本品的特徵可用「乳包、釘頭、銅皮、鐵骨、菊花心」十一個字概括。「乳包」是指頂端及周圍的瘤狀突起物;「釘頭」是底部切斷支根的痕跡;「銅皮」是指灰黃色的外皮;「鐵骨」是指質地堅硬難折斷;而「菊花」是形容斷面的放射紋理。具此五個特點者即為三七正品。銅皮是指顏色,鐵骨是:你敲擊三七這個藥材在地面或桌上,發出的音質就和金屬鐵器一樣,獅子頭是指三七表面的形狀突起。
中藥三七,又名田三七、參三七。三七是一種多年生草木植物,初夏開淡黃色小花,果子呈扁球形,生於山坡叢林之中,分佈在廣西、雲南、廣東、四川、西藏等地。三七的塊根入藥,治療各種出血、瘀血和跌打損傷等。據研究,三七含有多種皂甙、豐富的鐵質、鈣質、蛋白質和糖類,具有縮短凝血時間、增加血小板的作用,能像漆那樣把傷口粘合起來,所以又叫山漆;因為它對各種出血證有止血功能,又叫它血見愁。
三七的傳說
在中藥寶庫裡,有一種奇藥,也叫神藥,民間叫它「止血金不換」,可用於「止血,散瘀,消腫,定痛」。外用善治金瘡,如傷口流血不止,敷上它,立能止血癒合。內傷如臟腑經絡出血,服用它,奏傚尤捷。馳名中外的雲南白藥,三七是少不了的主要成份。
三七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呢。
三七,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三七仙子來到人間教人們種植的。有一天,三七仙子在地裡勞動,突然有一隻兇猛的大黑熊朝她撲來,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這隻猛獸,救了三七仙子。卡相家很窮,他媽媽患病多年,無錢醫治。三七仙子為報卡相的救命之恩,對卡相說:「後山坡有一種草藥,葉像我的長裙,枝似我的腰帶,可以用來治療阿媽的病。」卡相如其所說,果真找到了這種草藥。老媽媽吃了幾次這種草藥,病真的好了。後來,卡相又用這種草藥治好了不少鄉親們的疾病。鄉親們紛紛來到卡相家道謝,並問這是什麼藥,這樣神奇。三七仙子笑盈盈地指著一株三七說:「你們數數看,它葉有多少,枝有幾枝?」大家一數,枝有三枝,葉有七片。一個聰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來:「三七!」這名字從此就流傳了下來。
三七還有一個關於「天目三七」的故事也頗有趣。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位採藥老人到天目山採集藥材,路上碰到一個放牛娃背著一捆藥草下山。採藥老人問他:「小牧童,你背的是什麼藥草?」牧童回答說:「這是醫傷接骨的寶草。我弟弟的斷腿就是這種草敷好的。」老人一聽,很是驚奇,問他叫什麼名字,怎樣發現這寶草的?放牛娃於是放下草藥,把發現寶草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老人——
我是三月七日生,媽媽叫我「三七」。因為家裡很窮,我放牛過日子。有一年秋天,我看見一群猴子,抓住兩棵大柳樹中間的紫籐蕩鞦韆玩耍,把田里的菜都糟蹋了。我便拿起柴刀,向猴群擲去,正巧把一根紫籐砍斷了。可是過了幾天,只見這群猴子又在抓住紫籐蕩鞦韆。我很奇怪,我明明將這根紫籐砍斷了呀,它是怎麼又接起來的呢?為了弄清這個謎,我隨手又是一刀,把這根紫籐再次砍斷。然後我每天躲在暗處細細觀察。有一天,猴群又來了,一隻老猴子東觀西望,見四處無人,立即挖來幾棵野草,把野草根部土褐色的塊根,放在嘴裡嚼爛,敷到紫籐的斷處,把斷籐接上。一隻小猴子又拔來一些雜草,就像纏繃帶似地將斷處包紮好。然後這群猴子連蹦帶跳地離去了。
猴群離開後,我來到接籐處細看,用手拉拉籐,很結實,好像沒有斷過一樣。我撿起地上的藥草,高興極了。我想,這種草能不能接人的斷骨呢?我就拔了許多這種草,回家後也把塊根搗爛,敷在我弟弟已經折斷的腿骨上,再用布包紮好。不久,弟弟的斷骨完全接好了,跟好人一樣,能跑能跳。
採藥老人聽完後,高興地說:「小牧童,你發現了寶草,真不簡單。」後來,老人也用這種藥草治好了許多跌打損傷、骨折、流血不止的病人。為了感謝三七的發現,採藥老人就把它叫做「天目三七」。
三七在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亦有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三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扑杖瘡血出不止者,嚼料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並說,「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蟲傷」,「大腸下血,婦女血崩,產後出血,產後血多,男婦赤眼,無名癰腫,虎咬蟲傷」等。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