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蒲松齡不僅長於寫神鬼狐妖,且擅長岐黃之術,流傳於世的醫學科普著作有《藥崇書》《傷寒藥性賦》等專著。此外,他的通俗雜著和詩文中也對醫學多有涉及,大大豐富了我國的醫學寶庫。
《藥崇書》
《藥崇書》成書於康熙四十五年,全書分為上、下兩冊,是蒲松齡收集、編纂的一本偏方、單方、驗方集,共收二百五十八方,列病症二百零七種,分四十部。書中所收之方,大多來自當地民間行之有效的土方、單方、驗方。另一部分則采錄自《肘後方》《千金方》《外科正宗》《本草綱目》等古籍中適用於山村的一些小方。方中所用之藥,多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果,如大蒜、姜、黃瓜、韭菜、蘿蔔、棗葉、棗等,昂貴的藥材概不收錄。治療之疾病也是鄉村常見病、多發病、急症和重危症。該書欄目清楚,查閱方便,宛如現代的診療手冊。
蒲松齡在序言中說:「疾病,人之所時有也。山村之中,不惟無處可以問醫,並無處可以市藥。集思偏方,以備相鄰之急。」收方的原則是「不取長方,不錄貴藥,檢方後立遣村童,可以攜取」。從這裡不難看出,作者深知人民罹患疾病之苦,洞曉群眾問醫求藥之難,從而輯成這部既方便又實用的大眾醫學手冊。
《傷寒藥性賦》
《傷寒藥性賦》是註解《傷寒論》的一篇賦文。它以鄉村庶民百姓為主要閱讀對象,通俗易懂,句短字少,節奏明快,便於記誦,是一篇醫學科普大作。
在這篇賦文中,作者採用韻文賦體形式,概括地介紹了《傷寒論》中的兩百餘方劑和八十多味中藥的藥性知識。對每個方劑和每味中藥,從藥理、藥性和治療等方面做了註解,文字簡明扼要,為初學者的理解記憶創造了條件。
《疾病》
《疾病》篇是蒲松齡編寫的《日用俗字》中的第十九章,寫成於康熙四十三年,目的是向廣大鄉民普及醫學知識。《疾病》篇為七言歌訣,共五十二句,雖然只有三百六十四字,但內容十分豐富。開頭提出「人生疾病有多般」,接著敘述了七十多種疾病,以及有關的防治知識,其範圍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多科,內容包括了病名釋義、症狀描述、治療方法和治驗總結等。
《草木傳》
《草木傳》又名《草木春秋》《藥性梆子腔》,是一部用擬人化的手法撰寫的宣傳中藥知識的戲劇。全劇十回,約兩萬七千字,劇情跌宕起伏,人物個性突出,想像豐富奇特,把六百餘味中藥的藥性、功用、相使、相反等形象地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紹。這種利用戲劇藝術普及醫藥知識的形式,不能不說是我國古代醫學科普的一個創舉。
劇中的主人公是甘草,傳說中的中醫鼻祖神農是劇中的「皇帝」。全劇圍繞著甘草這個人格化的主要形象,各味中藥根據其藥名、藥性分別被賦予不同的性格,通過劇中人物的動作、對白、唱段,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中藥人物群像。如甘草具有和諸藥、解百毒、補益中氣之用,作者就把它塑造成一位淳樸、剛直的國老形象;草決明具有平肝、清熱、明目之用,作者便安排他為善卜周易、兼治眼疾的算命先生。在劇本中,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藥性、藥理巧妙地融會到劇情中去。《草木傳》既宣傳介紹了藥學知識,又使人們欣賞了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