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養生御膳

乾隆皇帝是清王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四代皇帝,當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他享年89歲,是中國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一個。究其高齡之由,與其重視養生、講究食療有關。清朝建國初期,滿族遺風尚存,仍保留原來的伙食習慣。到乾隆時代,由於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清宮御膳的配製和烹調技術逐步考究。隨著乾隆皇帝的多次巡遊大江南北,品嚐、尋求天下美食,使御膳的品種和製作方法有了進一步提高。《清稗類鈔》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游了常州天寧寺和和蘇州寒山寺,並與僧侶共進齋素。他久食珍饈百味,偶吃新鮮素膳感到別有滋味,十分高興地說:「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哨鹿節次照常膳底》亦記載,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時,即席點了兩道菜,一是茄泥,一是拌豆腐,以之清口開胃,頤養精神。

乾隆時代的清宮御膳,基本上是由以下三種不同菜系組成,即滿族風味,明宮風味,江南風味。三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開創了新的清宮御膳。從《照常膳底》中可以看出,乾隆御膳有兩個特點:一是注重食療和食補,以求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其次是嚴格按照御膳食單配製,不許改動,不得串味。在每天的御膳中,必須搭配一二種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藥膳。如有壯腎陽、益精血作用的烘鹿肉,滋陰養胃、補肺益腎、健脾止瀉的山藥鴨羹,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口蘑蘿蔔青菜湯,健脾消食、止咳平喘的蘿蔔豆腐湯等。到了春夏季節,還選用時鮮蔬菜和野菜佳果等入饌,常用有韭菜炒肉、小蝦米炒菠菜、炒茄子、拌黃瓜、菠菜燉豆腐、松子炒白菜、苗陳泡酒、榆錢蒸餑餑等。據說,乾隆皇帝很喜歡吃豆腐,且每日必備,倘若膳桌上沒有豆腐做的菜,必親自點要,有時候還親自製豆腐菜單,讓御膳房照方配製。

乾隆四十四年6月,年近古稀的乾隆皇帝,身體有些虛弱,常患腹瀉,他考慮是脾、腎兩虛所致,命太監胡世傑傳旨御膳房製作具有健脾扶陽作用的八珍糕,並詳細說了原料、劑量和製作方法。自此,每日膳畢送茶時,隨進八珍糕四五塊,從不間斷。由此可見,乾隆皇帝稱得上是一位深諳養生之道,善於食療的美食家。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