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注意

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一包包中藥,不能簡單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還需要注意一些原則、方法和條件。一般說來,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用具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沙鍋為好,因為沙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且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煎煮藥時可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溶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水 現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潔淨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餘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

溫度 溫度是煎藥時使中草藥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藥時一般以小火(文火)為宜。因為一開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藥所含蛋白質很快凝固而影響有效成分析出。故最好是在煎藥前,先用冷水將中草藥浸泡15分鐘,這樣做可使植物性中藥的細胞經過浸泡而脹大,再用小火煎藥,可使蛋白質慢慢析出,這樣藥性可不被破壞,水分也不會很快被煎干。

時間 因藥性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以30分鐘左右為宜。但發汗藥、揮發性藥只要20分鐘(大約在水沸後再煮5分鐘左右)就夠了;對強壯補益藥則煎的時間要長一些。

很多人習慣以顏色的深淺來決定煎藥時間的長短,認為把湯液的顏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有些中草藥的顏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實際上藥的有效成分卻早已煎出來了。有的藥煎的時間太長,會造成某些揮發性物質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次數 中草藥湯劑,每劑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藥液叫「頭汁」,第二次的叫「二汁」)。頭汁的加水量以蓋過藥面為宜,大約為藥料體積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適當減少一些。對一些較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料如礦物藥、貝類藥等,則需煎3次。

另外,有些藥物如礦物類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時間再加其他藥同煎,有的還須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藥,如發汗藥(薄荷、荊芥等)或芳香健胃藥(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須待其他藥物先煎一段時間後再加入(叫「後下」)同煎。有些貴重藥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須磨碎沖服,三七、白藥等藥粉也需沖服。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般情況下的注意事項,平時在看病拿藥之後還應詢問醫生,自己的藥有沒有煎藥上的特別要求,別因為煎藥不慎而影響療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