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用種子繁殖。多在8月下旬~9月初播種。播前深耕土壤,畝施廄肥或堆肥2500~5000千克,翻後耙細整平,作寬1~2米的高畦或平畦,畦面平整。穴播,按行株距35厘米×15~20厘米開穴,深5~10厘米;條播,按行距35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下,後蓋薄層細土,壓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翌年早春返青後間,苗、定苗,每隔12~15厘米留1株或每穴留1~3株。結合間苗進行中耕除草。追肥一般3~4次,常在間苗、定苗後 和封壟前進行,可用人糞尿、腐熟餅肥或尿素等。第一次施肥,肥料宜薄宜少,以後可逐次加濃加多。封壟前的一次可配施磷鉀肥,施後隨即培土,可防止倒伏。播後要經常保持畦濕潤,天氣乾旱和施肥後,也應及時澆水。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白芷的病害有葉斑病,發病初期可摘除病葉,噴1:1:100的波爾多液;蟲害有鳳蝶幼蟲,用90%敵百1500倍液噴灑。
一、繁殖 用種子繁殖。培育良種,在7月收穫白芷時,選主根如拇指粗、生長健壯、不分叉的根條作種根,單獨另行培育。選肥沃的地塊作留種園,施足基肥,整細耙平作高畦栽種。按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每穴栽入1株,根稍斜栽,栽後覆蓋細肥土,厚3厘米左右,再蓋土與畦面齊平。當年9月出苗,於11月中旬中耕除草1次,並於株旁開溝施入腐熟廄肥,施後覆土蓋肥壅培於株旁,以利安全越冬。翌春2月再行中耕除草,並追施稀薄人畜糞水,以促幼苗生長;5月抽薹前增施1次磷鉀肥,促進籽粒發育飽滿。6~7月種子陸續成熟,當果實變為黃綠色時,連果序剪下,隨熟隨采。采後紮成小束,掛於通風、陰涼、乾燥處晾乾,10~15天後篩選出種子,除去雜質,用麻袋裝好置乾燥通風處貯藏備用。白芷種子壽命約1年。
二、整地播種 種白芷宜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前作收穫後,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讓其暴曬數日後,再耕翻1次。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入堆肥375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作成寬1.3米的高畦,四周開好較深的水溝,將畦面樓成龜背形,表土層要求疏鬆細碎。
三、播種 白芷對播期要求較嚴,通常於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種,但在氣候溫暖的地區,可延至霜降之前播完;氣候較涼的地區,宜於處暑以後白露之前播種。過早播種,白芷當年生長過旺,第2年多數植株抽薹開花,使根部空心腐爛不能藥用,過遲,幼苗出土,易遭凍害。因此,適時播種是白芷高產的關鍵。
白芷宜採用直播,若育苗移栽,則主根多分叉,且生長不良。直播宜採用穴播,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3~27厘米挖穴,穴深8~10厘米,穴底挖鬆剷平,再施入適量磷、鉀肥與人糞尿拌和均勻作基肥,每公頃3750~4500千克。穴播,每公頃用種量11250克左右。亦可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30厘米左右,溝寬10厘米,深7~9厘米,將種子拌草木灰均勻地播入溝內。條播每公頃需用種15千克左右。穴播或條播後,隨即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覆蓋火土灰,以不見種子為度。然後,畦面蓋草保濕,15~20天即可發芽出苗。據山西藥培場試驗,播前種子噴灑2%磷酸二氫鉀溶液,拌勻悶潤8小時,可提高種子發芽率,出苗率可達85.9%。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間苗 出苗當年苗高5厘米左右開始第一次間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5~7株;條播的每隔3~5厘米留小苗1株。苗高10厘米左右時第二次間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3~5株;條播的每隔7~9厘米選留小苗1株。間苗時選留葉柄呈青紫色的小苗。凡幼苗葉柄為青白或黃綠色、葉片集中在上部生長過旺的幼苗,將來常會提前開花,造成根部空心,應一律拔除。翌年早春2月下旬進行最後1次間苗即定苗,穴播的每穴定苗3株;條播的每隔10~15厘米(即株距)定苗1株。按「拔大留小」的原則定苗,避免白芷生長過旺抽薹開花。但在年內出苗後不追肥,生長弱小的幼苗,應掌握「拔小留大」的原則,每次間苗後,結合中耕除草1次。
2、追肥 科學施肥是提高白芷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施肥過多,生長過旺,易造成抽薹開花,降低產量;施肥不足,生長不良,產量亦低。一般追肥4次,第一、二次結合間苗進行,每次每公頃施入稀薄人畜糞水22500千克;第三次於定苗後,每公頃施入人畜糞水37500千克左右,加過磷酸鈣450千克;第四次於清明後,每公頃施入人畜糞45000千克,再加硫酸鉀225~300千克,撒施於畦面,施後蓋土。
3、排灌水 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土壤過於乾燥,對主根生長不利,支根增多,影響白芷產量和質量。因此,通乾旱時要及時灌水,加強田間水分管理。但雨水過多,排水不暢,田間濕度過大,會引起爛根等病害,要及時排澇。
4、除抽薹苗 白芷播後翌年5~6月,有少數植株生長過旺,要抽薹開花,應及時拔除。因白芷一經開花就要空心或爛根,不能供藥用;所結的種子,多不發芽,亦不能作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