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2月2日《中國中醫藥報》5版刊登寧夏中醫研究院郭仲華主任醫師論述橈骨遠端骨折「採用的中西醫防治方法」即:固定、動靜結合、中藥內服、中藥外治、功能鍛煉五措...
中醫治療嬰兒奶癬
奶癬在中醫上又名胎癬。通常在出生兩個月後發生。中醫認為多因嬰兒風濕熱毒蘊留肌膚而發,好發於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發,或密集群聚,...
治白癜風方
方藥:菟絲子全草。 用法:製成25%菟絲子酊,以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每日2~3次。 說明:病程長者療效差,一般需治療1周以上才可看出效果。1個月後效果比較明顯。
仲景用芍葯的臨床體會(下)
芍葯的配伍運用 芍葯加桂枝 代表方桂枝湯。方中芍葯、桂枝各三兩,《醫宗金鑒》:「桂枝辛溫,辛能發散,溫通衛陽;芍葯酸寒,酸能收斂,寒走陰營。桂枝君芍葯,是於發汗中寓...
王氏安神湯治失眠
方藥組成:柴胡15克,五味子10克,延胡索15克,川芎10克,法半夏20克,白芷10克,細辛6克,稿本10克,炒棗仁20克,陳皮10克,合歡皮10克,玄參15克,黃...
兩眼間作痛為心血虛寒
面為陽明部分,而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皆在於面,故面痛多屬於火。惟火有虛火,有實火,實者可清,虛者不可清。乙未,余客上海,有張姓妾,小產後,兩眼中間常有一星作痛,病已...
銀屑病治療之廣汗法與八法
清代醫家程鍾齡在《醫學心悟》之《程鍾齡醫門八法》開篇引子中說:「論病之源,以內傷外感四字括之病之方,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方劑歸類以八法,而臨證...
針灸配合刮痧、拔罐治胃脹
胃脹主要是由於各種病因影響到胃腑,使胃氣不能正常和降,氣機停滯於胃脘而形成的。《醫醇剩義·脹》:「胃為水谷之腑,職司出納。陰寒之氣上逆,水谷不能運行,故脹滿而胃痛。...
小青龍湯證的病機
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又見於《傷寒論》第41條...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
中醫失落了什麼為什麼中醫人常覺得現時的中醫有所變味?這裡面似乎失落了些什麼。中醫到底失落了什麼?答曰:「元神」! 什麼是「元神」?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與生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