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 五臟–脾 脾的實體位於腹腔上部,膈下偏左。《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與胃以膜相連。」《靈·本藏》並記載了脾的形態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質地堅脆與發病的關係。《難經·四十二難》... 2016年02月02日 閱讀 21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六腑的生理功能 《素問?五藏別論》曰:「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六腑指的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的功能是傳運水谷,六腑的具體功能如下: (1)膽 膽附著於肝,具有儲存... 2016年02月01日 閱讀 2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陰陽範疇的特性 1.抽像性 抽像性,指陰陽是從具體事物和現象中凝煉為反映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具有更一般意義的抽像概念,因而陰和陽不再特指某一具體、個別的事物或現象,其本身已無實... 2016年01月31日 閱讀 17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養生 養生一詞,首見於《莊子·內篇》,古籍中又稱為攝生、道生等,意指保養生命,是為了實現預防疾病、保健強身、延緩衰老的目的而進行的各種保健活動的總稱。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 2016年01月30日 閱讀 21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病因 病因,是指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醫學源流論·病同因別論》說:「凡人之所苦,謂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謂之因。」中醫學又稱病因為致病因素。病因學說,主要是研究各種致病... 2016年01月29日 閱讀 25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如何運用五行學說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 中醫學中應用五行學說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是根據五行屬性的抽像概括,從而將人體內臟分別歸屬於五行,並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生理活動特點的。根據五行學說,術有升發的特性... 2016年01月28日 閱讀 26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中醫中的「正」和「邪」 中醫學所論的「正氣」內涵相當廣泛而豐富,僅就發病機理而言,正氣是指人體的形體結構、精微物質及其產生的機能活動、抗病能力、康復能力.以及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調控能力... 2016年01月27日 閱讀 2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氣 氣的含義有哲學和醫學之分。中醫學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中氣學說的思想,並結合古人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形成了中醫學的氣理論。因此,中醫學與古代哲學有關氣的概念和理... 2016年01月26日 閱讀 25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病因學之飲食勞倦致病 日常生活也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規律性,率性而為,也會引發疾病,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導致疾病的因素主要有飲食... 2016年01月25日 閱讀 24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 人格與疾病的關係 在人格諸要素中,與疾病關係最為密切者莫過於氣質與性格。氣質與性格是一個人內在穩定的心理特徵,不僅影響疾病的發生,而且對患病後的心理反應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轉歸等均有... 2016年01月24日 閱讀 29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