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典故 丹參的傳說與功效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安徽、江蘇等地。以條粗壯、紫紅色者為佳。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等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脾腫大,心絞痛等。... 2016年09月01日 閱讀 15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蘇軾鍾愛菊荷橘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如果不是文學和書畫的成就蓋過了他的醫學成就,他應該算是一位醫學家。北宋末年根據沈括的《沈氏良方》和《蘇學士方》(又... 2016年08月31日 閱讀 17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醫書「六」字大頭系列 「六」亦指「六因」(風、寒、暑、濕、燥、火)。清代陳廷珍(字子賢)所撰《六因條辨》三卷,以六因為綱,論述了春溫、傷暑、中暑、中熱、秋燥等多種時邪感證。所論病證對病因... 2016年08月30日 閱讀 26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清補良藥太子參 太子參是一味藥性平和、氣陰兼補、老少皆宜的清補良藥。 相傳春秋時期,鄭國一位國王的兒子,年五歲,天資聰慧,深得國王垂愛。年邁的國王有意傳位於他,但這位王子卻體質嬌弱... 2016年08月29日 閱讀 19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李時珍發現苔蘚藥效 苔蘚植物是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它可入藥,具有一定的藥效。據說,是明代名醫李時珍發現了它,並... 2016年08月28日 閱讀 16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補血阿膠的傳說 慈禧太后因阿膠生同治 慈禧身為懿嬪時患有血症,幾經御醫治療終不見效。後來試服阿膠以調經,病得痊癒而懷胎生下一子,即六年之後的小皇帝同治。 朱熹孝母勸服阿膠 朱熹在寫... 2016年08月27日 閱讀 18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古代中醫心理療法小故事 激怒療法 傳說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鬱症,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 2016年08月26日 閱讀 26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蘇軾智開「惠民藥局」 宋元祐四年(1089)蘇軾以龍圖閣學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剛一到任,就碰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大流行。杭州城裡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求醫問藥的窮苦百姓。蘇軾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16年08月25日 閱讀 19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麻黃原名「麻煩草」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的功效,宜用於風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陶弘景說麻黃是「傷寒解肌第... 2016年08月24日 閱讀 20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華佗幾度委屈白芍終入藥 華佗在中醫的歷史中是偉大的鼻祖性人物,中醫因為他改變的很多,他因為中醫改變的也不少,下面是關於他和白芍入藥的中醫古籍記載。 良藥種屋前,遲遲不入藥。幻化成人形,委屈... 2016年08月23日 閱讀 20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