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切診 動脈之相兼脈介紹 《千金方》:「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脈學闡微》:「動而弦大為驚恐,動而澀為肝郁氣滯,血行不暢」。 動脈兼弱脈見於寸口,是心氣虛,心神不守,故為之驚... 2016年02月02日 閱讀 19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什麼是切診 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瞭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 2016年02月01日 閱讀 2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中醫脈象之革脈 革脈是屬於具有復合因素的脈象,它是芤、弦兩脈的合體脈,既具有弦的張力又有中空的情況,所以古人說是「如按鼓皮」等。 革脈的名稱出現得較早,但在《內經》上提到的革並不是... 2016年01月31日 閱讀 22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難經》脈法的成就和特點 《難經》脈法最大的成就和特點無疑是它提出又被後來一直採用的,獨取寸口脈法。儘管某些內容還不夠完備完善,但當時基本上達到了能夠臨床使用的水平了。在其後不久,上叔和著《... 2016年01月30日 閱讀 24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沉脈類 1、伏脈 脈象特徵:伏為深沉與伏匿之象,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需重按著骨始可應指,甚至伏而不現。 臨床意義:常見於邪閉、厥證和痛極的病人。多因邪氣內伏,脈氣不得宣通所... 2016年01月29日 閱讀 16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浮脈之單脈介紹 《脈經》:「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關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脈訣》:「主咳嗽、氣促、冷汗自出,背膊勞倦,夜臥不安。寸浮中風頭熱... 2016年01月28日 閱讀 18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脈象的鑒別 1、類比法 歷代醫家對脈象的鑒別有豐富的經驗,如王叔和已指出了一些相類脈象,李時珍則編了較詳細的脈歌,徐靈胎更具體說明了脈象鑒別的方法,即用近似脈象相比的類比法(還... 2016年01月27日 閱讀 23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二十八脈及主病之六綱脈 1、浮脈 脈象特徵:輕按即得,重按反減;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臨床意義:浮脈主表證,亦見於虛陽外越證。 如邪盛而正氣不虛時,脈浮而有力;如虛人外感或邪盛正虛時,脈多... 2016年01月26日 閱讀 30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診脈方法之治神 神是醫者的理性認識能力,中醫學對此非常重視,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指出:「針有懸布天下者五,一日治神。」將治神置於習醫的首要位置上。習醫尚且如此,脈診亦不能例外。... 2016年01月25日 閱讀 23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浮脈之相兼脈相關介紹 《脈經》:「浮而大者,中風頭重、鼻塞。浮而緩者,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浮而滑者,宿食。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嗽也。浮洪大者,傷寒。浮滑而疾者,... 2016年01月24日 閱讀 2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