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象之革脈

革脈是屬於具有復合因素的脈象,它是芤、弦兩脈的合體脈,既具有弦的張力又有中空的情況,所以古人說是「如按鼓皮」等。

革脈的名稱出現得較早,但在《內經》上提到的革並不是後來所說的革脈,《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渾渾革至如湧泉,……」按此處之革當讀作「亟」亟,急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就是說病勢緊急了,《禮·檀弓》:「若疾革。」釋文:「本作亟。」革至如湧泉,亟至如湧泉也,脈來急正形容如泉湧之勢,這與後人如按鼓皮的革不是一個意思。

正式提出革脈之形而為後人尊用的是仲景,在《傷寒論·平脈法》上說:「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金匱要略》文同。《脈經》在革脈脈形的說解中存在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以牢為革,說:「革脈有似沉狀,實大而長微弦。」在今本《脈經》此文下有《干金冀》以革為牢之語。按《千金方》與《脈經》相同而《干金翼》就改正為牢脈了。說明孫思邈氏晚年著《翼方》改正了這個錯誤,王叔和是深通仲景之學的,他的原著《脈經》是不會以牢為革,再證明《千金要方》已緣這種錯誤,說明問題出在王叔和以後孫思邈以前,亦即晉後唐前的南北朝時期。《脈經》何以沒有芤弦相合之脈,則難以索解古書傳抄之際多有訛誤亦好存而不議了。而「《干金翼》以革為牢」之語當出宋人校刊時所注。

但歷代脈書言革脈都是以仲景之說為準的。例如崔氏《脈訣》說:「弦大芤虛,脈曰改革。」按大與芤都是芤的一部分條件,改為革的註解,這三字都是四言詩之「趁字」不可以詞害義,後來滑伯仁、朱丹溪等人提出了「如按鼓皮」,形容革脈形神兼得受到大家的承認,引用的人很多。例如《瀕湖脈學》說:「革脈弦而芤,如按鼓皮。」可謂簡而得要。

由於後人對《內經》的革未能很好理解,個別書中仍用古說者,如《脈訣闡微》說:「革脈來渾渾而濁亂……」等。《脈學輯要》說:「案仲景日:『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埽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因此觀之時珍辨諸家之誤為得矣。王士亨日:『革脈如湧泉謂,出而不返也。』此緣脈要精微渾渾革至之革為義,恐與此不相干焉。」《脈學輯要》說得很對,《內經》的革與後來的革脈確不是一回事。

這些說法是根據李時珍的。又因為《脈經》以牢為革,以致後人仍有革牢名混者,如《脈語》說:「革,按之如鼓皮,虛大而堅日革。」這說得很對,但是下面又說革是:「牢之別名也,謂之牢者,牢守其位,不上不下。」這就錯了。亦有人將革牢內容相混,例如《診家樞要》說:「沉伏實大,如按鼓皮日革。」沉伏實大是牢,如按鼓皮才是革,這二者不可兼得,所以是錯的。《脈訣指掌》、《太素脈秘訣》同《中國醫學大辭典》:「此脈其象沉伏,按之實大如鼓皮為弦芤兩脈相合之象。」較之滑壽等人之說更為不倫。個別脈書疏忽了革脈中定的條件,例如《醫學心悟》說:「革,浮而堅急也。」《醫宗金鑒》說:「浮而極有力謂之革脈。」《診家直訣》說:「浮薄而硬,革也。」都不及空,是不全而的。

另外《診宗三瞇》、《脈理求真》、《脈名》都提到革脈中有「數」的條件,《醫碥》又說有「遲」的條件,都是畫蛇添足。《沈氏尊生書》說:「沉失常度為革。」太不具體,叉說:「其象沉伏實大,如按鼓皮一般。」又是誤與滑氏等相同了,舒詔的《辨脈篇》說:「革脈浮大有力,中候沉候皆空。」叉自為夾行小注說:「不空為洪,中空為芤,中沉皆空為革。」叉忽略了弦這個條件,當然亦是個大缺點。《三指禪》說:「實而空者為革,革脈惟旁實,形同按鼓皮。」實脈就不可能空,鼓皮亦不能旁實,旁實是破鼓,向來沒有破鼓之說,亦不可能在脈管上摸出破鼓的感覺,這種說法顯然是糊塗的。總之革脈脈形是芤弦相合,如按鼓皮,歷代脈說.絕大部分都主是說,個別問題是由於《脈經》以牢為革等原因引起,亦不難釐正。

根據歷史文獻及對其分析考證,結合臨床實踐、實驗等經驗體會,擬訂革脈的傳統形式的脈象指標為:

1、革脈屬於具有復合因素的脈象。

2、革脈是綜合弦、芤二脈的脈形所構成,它既有張力強的表面有力的一面,又有按之空虛內部不足的一面。

3、般是用「如按鼓皮」來形容帶有客觀性質的指感,來體現革脈的脈形。

4、革脈亦可以與其他脈象如表現至數的遲、緩、鼓、不齊等脈形成兼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