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脈
脈象特徵:伏為深沉與伏匿之象,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需重按著骨始可應指,甚至伏而不現。
臨床意義:常見於邪閉、厥證和痛極的病人。多因邪氣內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現伏脈為陰盛陽衰,或陰陽乖戾,常為厥脫證之先兆;久病見之為氣血虧損,陰枯陽竭之證。故《脈簡補義》說:"久伏至脫",指出伏脈是疾病深重或惡化的一種標誌。危重病證的伏脈,往往兩手寸口脈同時潛伏,甚或太溪和趺陽脈都不顯現,與血管病變造成的無脈症不同。無脈症往往發生在肢體的某一局部,出現相應肢體無脈,但其他部位的脈象正常。
沉脈類其他脈對比:沉脈、牢脈、弱脈。
2、牢脈
脈象特徵: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堅著不移,亦稱沉弦實脈。
臨床意義:由陰寒內積,陽氣沉潛所致,多見於陰寒內盛,疝氣癥瘕之實證。
沉脈類其他脈對比:沉脈、伏脈、弱脈。
3、弱脈
脈象特徵:極軟而沉細的脈稱為弱脈。切脈時沉取方得,細而無力。
臨床意義:主陽氣虛衰或氣血俱衰,血虛則脈道不充,陽氣虛則脈搏無力,多見於久病虛弱之體。
沉脈類其他脈對比:沉脈、伏脈、牢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