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辛香透竄、解表通竅溫脈之力皆強。其用途較多,然有「用不過錢」或「用不過五分」之說。因此用之者,多持審慎態度。丸散劑可遵此說,湯劑則不盡然。現就張仲景對於細辛的運...
張仲景醫藥文化漫談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學本三代之舊,識高先秦之上,是一部集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一體的知識體系。《傷寒雜病論》雖以論病為主,卻始終貫徹和把握人與自然關係的科學理...
張仲景運用附子淺析(上)
附子乃陰證要藥,用之得當功效非凡,然用之不當則為患不淺,故近代名醫惲鐵樵云:「附子為最有用亦最難用的藥物。古代醫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張仲景,在其所注《傷寒雜病論》一...
張仲景運用附子淺析(下)
仲景用附子不僅配伍精當,而且在用法、劑量及毒性的殺減等方面都非常審慎細緻,示人以規矩。 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 縱觀有關附子的經方不難發現,仲景凡取附子回陽救逆之功...
張仲景神斷預後
我國古代神醫通過「察顏觀色」就可以決生死,知未來。這並非僅僅是一種占卜術的神機妙算,而是對人體病理的科學把握和多年臨床經驗的嫻熟運用。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被人們稱為中...
張仲景治心病的妙方
話說東漢時期,南陽有個譽滿全城的名醫叫沈槐,由於年近六旬無子嗣,慢慢地憂慮成疾,從此也不去為病人診治疾病了,整天悶悶不樂、神志恍惚。 家人請遍當地名醫,均不能減輕他...
張仲景和《傷寒論》的故事
張仲景約生於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死在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黃巾起義的烽火撼動了東漢王朝的統治,戰爭此起彼伏...
醫聖張仲景創立辨證論治
醫聖張仲景確立的辨證論治法則,是中醫學術的核心思想,成為中醫藥文化的診療模式。 張仲景出生於河南南陽。東漢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慘重,張仲景棄官從醫,「勤求古訓...
張仲景襄陽訪醫
南陽張仲景是東漢時候的一位名醫。他不僅治學態度嚴謹,而且醫德高尚,一生為民醫病,深受老百姓愛戴。人們尊稱他為醫聖,在南陽城東關修座「醫聖祠」來紀念他。民間還流傳許多...
醫聖張仲景的醫德思想
張仲景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稱作醫聖,他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張仲景除了具備精湛的醫術外,還有高尚的醫德醫風,他的醫德對後世醫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