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一、選擇適栽園地 新建茶園的選址應遠離工廠、礦山、醫院等,空氣、水源、土壤未受污染,背風向陽、25度以下的山坡或丘陵緩坡,土壤PH值4.5~6.5,游離碳酸鈣≤0.5%,土壤厚度50厘米以上砂壤土。建園前應全面深翻,並在種植溝內施優質土雜肥每畝(667平方米)600千克。
二、實行密矮栽植 選用人工馴化、矮化品種,清明前後經催芽後種子直播。實行雙行種植,大小行為100×30厘米,穴距20厘米,品字形點播,每穴3粒,每畝5328株。與常規種植密度相比,密植園可提前3年進入半產期。
三、幼苗期管理 3月下旬茶樹播前,可在播種行間點種1行玉米,株距30厘米。行間玉米能遮夏季強光直射,阻擋初夏西南乾熱風對茶樹幼苗的傷害,有利茶苗生長。茶樹播種後覆草3~5厘米,能起到很好的保墒增濕,提高出苗率。
四、定型修剪 採用高肥水管理,2~4年即可定型修剪,實行以采代剪,春夏季留2~3葉採摘,秋季留魚葉;定型後重肥、重水、重採摘,春秋季留魚葉,夏季留1片真葉。這既能保證茶樹正常擴冠,又能提高茶葉產量。
五、科學施肥 無公害茶葉生產應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和平衡施肥,禁止施用化學合成肥料等。要重施基肥,一般每畝施餅肥100千克,10月份在行間挖溝施入,施後蓋土澆水;追肥在採茶前1個月施入,以腐熟的糞液和沼液等速效有機肥為主。
六、茶園地面覆蓋 農作物秸稈、綠肥等覆蓋地面,以涵養水份,促進茶園耕作系統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動植物在內的生物循環和物質循環,保持與提高土壤的肥力。覆蓋材料因地制宜,可用稻草、豆秸、綠肥、落葉等。其厚度以不露為佳,每年覆蓋2次,第1次在5~6月,有利於抗旱保水和預防草害;第2次在10~11月,可抗寒防凍,次年秋將鋪料深埋作肥料,一般一次鋪草量為每畝1000~1500千克,第1次少些,第2次量多些。
七、綜合防凍 主要指高山與北方地區。其措施有
1、幼齡園行內培土:1~3年生幼齡園,小雪前後在行內培土,把2/3苗干埋在土內,防止凍傷根系和苗干,可保證95%以上幼樹能安全越冬。
2、成齡園行間蓋草:小雪前後,在園林地面覆蓋厚10厘米左右的農作物秸稈或地膜,能在冬季提高0~10厘米土壤溫度2~3℃,增加0~25厘米土壤含水量4%~8%,對茶樹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3、澆足越冬水:小雪前後,澆透1次,能明顯提高茶樹抗寒能力,使翌春茶樹提早10天發芽,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病蟲害防治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包括
1、保護茶園中的自然天敵;建立體復合生態茶園,優化茶園生態環境,給天敵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栽培措施中應注意保護天敵。
2、以蟲治蟲:人工釋放捕食和寄生性天敵昆蟲或益螨防治害蟲。
3、病源微生物治蟲:用茶尺蠖病毒制劑和茶毛蟲病毒制劑防制茶尺蠖和茶毛蟲,在蟲口密度小、發生的第1代1~2齡幼蟲期噴施1次即可控制1整年內其它各代的發生。
4、真菌治蟲:用真菌藥液白僵菌0.1億~0.2億每毫升孢子液噴施,對茶毛蟲、尺蠖類、卷葉蛾、象甲類等害蟲防治效果達85%以上。
5、細菌治蟲:用蘇雲金桿菌類,對茶毛蟲防效可達90%,對茶尺蠖也有一定效果,可達70%左右。
二、運用植物源農藥防治
1、用濃度0.20%苦參鹼水劑每畝34~50毫升加水1000~1500倍噴霧,對茶毛蟲、茶尺蠖、茶黑毒蛾等效果理想,提前2~3天施藥。
2、用魚籐酮濃度2.5%乳油每畝12~16毫升加水300~500倍液噴霧,對茶尺蠖、茶毛蟲、葉蟬類防傚尤佳。
三、運用礦物源農藥防治
1、45%石硫合劑在晚秋至早冬期(氣溫<15℃)噴施封園,防治各種葉病、莖病、蚧類、粉虱類較好,尤其對翌年的發生有明顯控制作用,值得大力推廣。採茶季節不可施用。
2、0.60%~0.70%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防治茶樹葉病、莖病均有良好收效。亦不可採茶期使用,一般在秋季封園後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