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鑒別方法

山楂為常用中藥。始載於唐·《新修本草》。具有消食化積、去痞散瘀的功能。用於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等病症。

來源 1.北山楂:又叫山裡紅、大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和山楂C.pinnatifida Bge的乾燥果實。

2.南山楂:又名山楂子。為薔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meata S.etZucc.的乾燥果實。

產地與分佈 1.北山楂:主產山東、河北、河南等省。以山東臨朐、沂水及河北安國等地產品質優,行銷全國並出口。

2.南山楂:主產浙江、江蘇、湖南、河南、四川、貴州、湖北、江西等地。此外,雲南、廣西、廣東等省區亦有分佈。

鑒別要點 北山楂與南山楂形狀迥異。北山楂為圓形厚片。外皮紅棕色,具皺紋,有灰白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橫切面有淺黃色種子,氣微香,味酸微甘。南山楂則為球形果實(或壓扁),棕紅色,具縱紋及宿萼殘跡,質堅,果肉薄,有果核5粒,味酸澀。

類似品偽品山林果、湖北山楂,類似北山楂而肉質較枯癟,氣味略淡。偽品形性不同,可資區別。

名典鑒別 1唐·蘇恭曰: 「赤瓜木,赤楂也。出山南、申、安、隨諸州。小樹高五六尺,葉似香菜,子如虎掌,大如小林檎,赤色。」2陳藏器曰:「赤瓜草,即楂棣也。生高原,梂似小楂如赤,人食之。」3宋·蘇頌曰:「棠梂子生滁州。三月開白花,隨便結實,采無時。彼人用治下痢及腰痛有效。他處亦有,不入藥用。」4明·《本草蒙筌》:「山查子。一名糖毬子,俗呼裡紅。深谷沿生,立秋摘取。」5李時珍曰:「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雖有赤瓜,後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後遂為要藥。其類有二種,皆生山中。一種小者,山人呼為棠機(音求)子、茅楂、猴楂、可入藥用。樹高數尺:葉有五尖,椏間有刺。三月開五出小白花。實有赤黃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頭,九月乃熟,小兒采而賣之。閩人取熟者去皮核,搗和糖、蜜,作為楂糕,以充果物。其核狀如牽牛子,黑甚堅。一種大者,山人呼為羊機子。樹高丈餘,花葉皆同,但實稍大而色黃綠,皮澀肉虛為異爾。初甚酸澀,經霜乃可食。功用相同,而採藥不收。」6清·《本草從新》:「山查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一名棠毬子。」《本草求真》:「山楂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去皮核,搗做餅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快速鑒別 1.北山楂:果實呈球形或梨形,直徑l~2.5cm。表面鮮紅色至紫紅色,上面滿佈灰白色細斑點,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殘痕。藥用山楂通常切成2~3mm厚片,多卷邊或皺縮不平,果肉綠黃色至淺棕色,切面可見淺黃色種子5~6粒,有的已脫落,質堅硬。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2.南山楂:果實呈類球形,直徑1~1.5cm(有的壓成破裂的餅狀)。表面棕紅色,有細皺紋;頂端具圓形的宿萼殘跡,中央凹陷,周邊凸起,基部有果柄殘痕。質堅硬。剖開後果肉薄,棕紅色,有果核數粒。氣微,味酸澀。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