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兼鎮靜安神法治三叉神經痛

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毫針治療一般以分部近取和循經遠取手足陽明經穴相結合,施用瀉法,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鎮靜安神之法,配用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督脈的穴位,取得顯著效果。

治療方法:取穴:局部取穴(患側):第一支痛:攢竹、絲竹空、魚腰;第二支痛:顴髎、巨髎、四白;第三支痛:頰車、下關、夾承漿。遠端取穴(雙側):合谷、內庭。另加取人中、雙側神門、勞宮以鎮靜安神。針法:攢竹、絲竹空、魚腰、巨髎、四白、頰車、夾承漿淺刺0.3~0.4寸,行雀啄刺;顴髎、下關直刺1~1.5寸,合谷直刺1寸,內庭直刺0.5寸,神門、勞宮直刺0.5寸,人中向上斜刺0.5寸,提插瀉法,得氣後均施於提插瀉法,留針30分鐘。療程:10次為一個療程,第一個療程每日一次;第二個療程隔日一次。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較為困難,臨床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以解除疼痛為治療目標,西醫常採用鎮靜止痛之品,多暫時起效,但易復發且常有副作用及藥物依賴。針灸治療本病顯示了較好的止痛作用。

本病在中醫屬於「面痛」範疇,其病位在面,病因多為風邪夾寒或夾熱上攻,基本病機特點是面部陽明經脈氣血凝滯不通,不通則痛。

經脈氣血的運行與心和神有關。心主血脈,神能導氣,氣暢脈通,百病不生,反之心失主血之功能,神不能導氣暢行,則會發生病痛,故有百病之始皆本於神之說。《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主不明,使道閉塞不通」,不通則痛,可見疼痛的發生也與心神有關。且疼痛是一種感覺,是由神所感知,「心藏脈,脈捨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均說明心為君主之官, 神明之府,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中樞,統領全身官能,各種感覺都受心的支配,疼痛的感覺是由心神所感知的,即「諸痛瘡瘍皆屬於心」。另外「腦為元神之府」,說明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關,即疼痛的發生和感知與腦也有密切關係。不僅如此,機體對疼痛程度的反應與神的感知程度還有密切關係,正所謂「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

故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之法,既要分部近取和循經遠取手足陽明經穴,以消除病因改善氣血運行,又要兼以治神,「調其神,令氣易行」,以神導氣。欲安其神,必以靜之,鎮靜安神以心經、心包經、督脈經穴作用最著。

神門是心經的原穴,鎮靜寧心,安神定志的作用顯著,是治療心神疾患的要穴。心主血脈,凡與心有關的血液運行障礙所致的病變,均可選用本穴 ,「經脈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標幽賦》),因此,取之既可鎮靜安神,又可理氣活血祛瘀,故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勞宮為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火穴,心包行使心令,故勞宮清心瀉熱的作用很強,臨床常用於治療口瘡、口臭、齦爛之類病症。心為君火,其華在面,《證治準繩》有「面痛皆屬火盛」之說,故取勞宮清心瀉熱,鎮靜安神。人中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督脈上行入腦,腦為元神之府,取之可以調督脈,健腦醒神;加之本穴針感異常靈敏,能走向頭腦,因此醒神的作用很強。此外,本穴交會於手足陽明經脈,三條陽經相交,清熱消腫作用顯著,而陽明經佈於面,取之多用於口、齒、面、鼻的風火熱毒之證。處方中常選的合谷,取之雖多釋為循經取穴之義,但正因為屬於多氣多血的陽明經脈,理氣鎮靜安神作用強,故更是鎮痛要穴。(趙萬標)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