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積滯醫案

余XX,男,46歲,幹部,1960年6月14日初診。

一年前因食柿子過量而致胃病,消化不良,屢服湯藥無效。現在頭暈身倦,精神欠佳,食慾不振,納谷大減,胃脘隱痛悶脹,按之不移,痛尤甚,大便乾燥,或欲大便而解之則無,矢氣甚多,小便暢利,脈沉弦滑,舌質正常,舌苔穢膩,中心黑色。結合病因脈證,此屬積滯,宜溫下之法,以散劑徐攻免傷胃氣。

處方:

乾薑二錢 大黃二錢 紅豆蔻二錢 炒草果仁二錢 高良姜二錢 陳皮二錢 炒枳實二錢 炮雞內金五錢 共研為細末,每次食前取一錢,用紅糖開水沖服,日三次。複診:納谷增加,大便轉溏,胃脘隱痛悶脹均減,脈略轉緩,舌苔稍退,繼以前方加味,改服丸劑緩圖,以保胃氣。

處方:

乾薑二錢 大黃二錢 紅豆蔻四錢 炒草果仁四錢 高良姜四錢 炒枳實四錢 阿魏四錢 三稜四錢 莪術四錢 陳皮六錢 炮雞內金一兩 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赤小豆大,每日早晚食後各取二十丸,溫開水送服。

再診:善饑思食,納谷大增,大便微干,胃脘隱痛悶脹基本消失,惟有時尚微感不適,脈沉澀,舌苔轉黃,於前方內加畢澄茄二錢,復改制為散劑服之而痊癒,體力亦恢復健康。

按:蒲老認為:「脾胃以膜相連,久痛不移,多屬於積。」本例患者過傷生冷,寒凝附著於脾胃膈膜之間,運化失職,氣機郁滯,致成冷積。非溫不通,非攻不破,故先行散劑,用乾薑、豆蔻、草果、高良姜、陳皮、枳實、雞內金等,溫中化積,大黃作導使。取散以散之,使寒凝得以消散開導。繼行丸劑,加阿魏、三稜、莪術化堅消結。終以取丸以緩之,使藥力留於胃中以攻削搜剔,前方加畢澄茄溫中降逆,復為散劑,消散冷積,使無遺留之患。由此可見,中醫治病須分新久,及其選用丸散膏丹的意義。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