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阻礙中醫體檢發展路

  中醫體檢是實施中醫「治未病」的前提手段,有著極大的市場空間和適應群體,但由於中醫話語權的喪失,使得中醫體檢發展之路艱難而漫長。

  理論深澀導致「學術失語」

  所謂學術失語,是指因中醫的學術語言艱深晦澀,不管是一般民眾還是科技人員,都因對其理解困難而不願使用,也使中醫學在與其它學術體系發生碰撞時,導致中醫學術話語權喪失,逼得中醫在很多時候只能套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來解釋自己的學術理論。

  這種情況下,即使完成了中醫體檢,所下的結論也不能用中醫語言,或雖是中醫語言,卻詞不達意,往往另生枝節。比如福州的一位陳女士做了個中醫體檢。醫生一番把脈看舌問診之後說,陳女士的臟腑沒啥問題,只不過工作太忙引發了月經不調、神經衰弱,中藥調理一下就可以了。

  根據中醫理論,外在的病症表現,往往是內部臟器病變的結果,名之曰「有諸內必有諸外」。既然已經「月經不調」、「神經衰弱」(應屬中醫「郁證」範疇),怎麼會「臟腑沒啥問題」?顯然,這就是中醫學術失語後,套用西醫方法來解釋中醫臨床現象所引發的矛盾。

  的確,用西醫學術語言來解讀,就實體的臟腑而言,真的「沒啥問題」。問題在於,體檢過後病人是相信「臟腑沒啥問題」的西醫結論,還是相信臟腑有問題導致了「月經不調」、「郁證」(類似西醫的「神經衰弱」)的中醫結論?

  如果相信中醫,那中醫的臟腑又指的是什麼?他與西醫的臟腑又有什麼不同?類似這些問題讓病人難以捉摸。中醫不想學術失語,其語言又很難讓人讀懂;要想讓人讀懂,要麼套用人家的語言,要麼涉嫌學術內涵走樣變性,可見中醫體檢要真正走向全社會,就不得不邁過「學術失語」這道坎。

  學術失語導致「標準失語」

  對中醫體檢的診斷標準要求,不可能具體到西醫的生化標準那樣精細,醫技標準那樣直觀,但就中醫本身認同的一些臨床病徵、指征而言,還是應盡可能要求在中醫體檢時,被廣大中醫師和社會民眾所共知,這是建立中醫特色體檢客觀化標準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要件。

  因為中醫臨床診療活動時對指標的採集,大多是靠醫生的主觀感覺來獲得,而中醫個體從醫經驗、思維取向、知性程度等的不同,使得對臨床指標的採集不可避免地帶有趨向性,會給中醫體檢的最終結論帶來很大的「隨意性」。

  加之中醫所說的一個病證往往會涵蓋很多西醫病症,一個西醫的疾病往往又分散在很多的中醫病證裡。如中醫的「心痛」既可能是西醫的「心肌梗塞」,也可能是「胃潰瘍」;西醫的「癔病」,王中醫可以診斷為「郁證」,李中醫卻可以認為是「髒躁」。

  結果是中醫界的體檢標準失語,王中醫給的「結果」,李中醫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在一瞬間就給予否定了,不僅給受檢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更讓人覺得中醫體檢不太謹嚴。

  所以說,中醫體檢既然已經開始進入市場,制訂出一套有中醫特色的體檢標準勢在必行。說它是中醫特色,筆者理解:

  一是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整個標準的制訂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整個體檢過程的方法標準、手段標準、所出具的結論標準必須是中醫理論所認同的。

  二是在中醫界內有普適性:這個標準出台必須是所有中醫師共認、共知、共掌握的同一個體,不同的中醫師給出的體檢結論標準是一致的。

  三是必須體現中醫的話語主權:中醫體檢結論不能用西醫話語給出,更不能用西醫的話語來解讀中醫體檢活動。比如不能把「胸痺」結論為「冠心病」,不能以為中醫沒有使用聽診器就沒有進行聽診檢查……

  這樣規定並不是排斥西醫,主要是為了體現中醫體檢過程中的中醫主體性、嚴肅性,避免不必要的學術衝撞,從而減少受檢者的迷惘。

  標準失語導致「政策失語」

  由於中醫學術的失語,在現行的診療標準、體檢標準裡缺少中醫的席位,即使是中醫自己的一些專業標準,由於難以與現代社會、現代科學技術語境相融合,很難在國家制定的政策裡得到體現。比如《國家公務員體檢條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等,就根本找不到與中醫有關的任何內容,醫療糾紛(包括中醫醫療糾紛)的鑒定,傷殘傷病的鑒定,司法機關的證據採信等,無一不是以西醫的標準為最終結論。

  當然,要在政策上找回一席之地,中醫必須解決學術失語的問題,而解決學術失語的根本出路在於中醫學術術語的易掌握性、易操作性、與現代語境的可參照性、病人和社會的可接受性等。

  比如,在大中專招生體檢時,有很多屈光不正的近視患者,但中醫不把它叫「近視」而是稱之為「喜近怯遠」,按理中醫的這個病名比西醫的「近視」更為貼切,但它與現代社會的語境格格不入,社會的接受度也很低。這給制訂相關政策的人採用中醫標準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難題,如果採用西醫結論,中醫體檢實際上也就成了西醫的結果。

  可以看出,中醫體檢在政策上失位的背後,實際是中醫學術理論老化而喪失了學術話語權,民眾對艱澀深晦的學術話語可接受性差,相關專業技術部門沒有可掌握性和操作性的中醫體檢標準,也就不可能使制訂政策的人對中醫體檢有什麼特殊的「關照」了。

  普及中醫知識,弘揚中醫話語權

  中醫體檢是個新事物,如何引導大眾來適應和選擇這一行之有效的疾病防治手段,是推進中醫「治未病」縱深發展的重大課題。應當說,那些在西醫上找不到原因,病人又覺得週身是病的「亞健康」人群,為中醫體檢提供了市場。但我們如果不在這個人群裡唱響中醫學術話語,不在這個市場中確定出學術語言的主旋律,很有可能又會被西醫強大學術話語的聲音所湮沒,這一點,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比如,某病人經中醫體檢診斷為「不寐」,是「心血虛」引起的,如果這個病人不懂中醫學術話語的內涵,就完全有可能把西醫「心」和「血」等同起來,他完全可能會說我剛做了「彩超」、心電圖,心臟沒一點問題,昨天我也剛做了生化檢查,一切都很正常。這實際上就是中西醫兩種學術話語內涵不同產生的歧義,患者不知道中醫的「心」、「血」和西醫的「心」、「血」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兩種文化背景導致的必然現象。

  由此可見,要使中醫體檢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醫,固然我們還有很多理論層面的東西要做,但對廣大知識群體的中醫常識普及工作,必須要走在中醫體檢的前面,只有以他們為代表的廣大民眾真正理解了中醫,中醫體檢這塊市場蛋糕才能做大做強。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