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喘宜斂補

慢性咳喘多見於慢性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其發病特點主要系肺、脾、腎三髒虛損為本,氣逆咳喘、痰濕壅盛為標,筆者認為治療此病宜斂補,不宜宣洩。

慢性氣管炎、哮喘主要表現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傷肺氣,肺氣不收斂又導致咳、喘日久不愈,重則每年冬季咳喘更劇,更甚者冬臥不能出門,而變為肺氣腫、肺心病。肺氣耗傷的同時痰濕聚集,一者痰阻氣道致漉漉有聲而咳喘不愈,二者痰濕傷脾,脾不運化水濕更致痰液的聚生。咳、喘、痰日久,窮必及腎,致腎氣耗傷,形成腎氣虛而不納氣,導致咳、喘、痰日久不愈。

咳、喘、痰日久不愈致使體內正氣日益虛損,其中尤其是肺氣的虛弱不得固其肌表抗邪,而易感外邪致感冒頻發,感冒後首先傷的又是肺氣,進一步傷及脾、腎,導致咳喘加重,又進一步傷及三髒之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就是慢性氣管炎、哮喘常年發病難癒,冬季遇寒加重又促變肺氣腫、肺心病的主要原因。

對於慢性咳喘的治療,主要應調整好肺、脾、腎三髒的虛損,治肺在不兼表證的情況下,不可透表宣肺,用之反而更會耗傷肺氣,致咳喘加劇,如麻黃、杏仁、桔梗、前胡之類皆不可取,應選用補肺氣的黨參、黃芪、山藥等;斂肺氣的五倍子、五味子、烏梅等。治脾以健脾化濕為主,注意不可傷及脾氣,更不可傷及胃陰,可選用白朮、蓮子、芡實、山藥等。治腎以補腎納氣為主,因腎為先天,為諸臟腑正氣之根,所以應用菟絲子、山萸肉、山藥、補骨脂等。總之,該病的治療宜補不宜瀉,宜收不宜散,宜溫不宜寒。具體地說,治肺宜收斂不宜宣散,宣散則更耗傷肺氣;治脾宜溫補不宜清降,清降則更傷脾氣;治腎宜溫固不宜滋補,滋補則滯膩而致痰阻氣。

筆者用治慢性咳喘的基本方:山藥20克,菟絲子20克,白朮15克,五味子10克,烏梅10克,蓮子20克,補骨脂12克。諸藥共同起到斂肺健脾納腎,止咳平喘化痰之功效。兼有表證者,去烏梅、五味子,再根據表寒、表熱等邪的不同,適當加相適應的解表藥。痰多者,在分清寒、熱、濕、燥痰的情況下,寒痰可加乾薑、白豆蔻等;熱痰可加入黃芩、瓜蔞、浙貝等;濕痰可加入雲苓、蒼朮、半夏、薏苡仁等;燥痰可加入蘇子、苦杏仁、川貝等。痰濕過盛,舌苔白膩,不欲食,胃脘脹滿者可加入雲苓、半夏、砂仁、陳皮等。慢性氣管炎、哮喘每冬季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夏季中伏天連服一個月,再在立冬前服用一個月,這樣能起到防止冬季發作,或發作症狀較前減輕的作用。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