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癬的中醫治療

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糠秕馬拉色菌所致的皮膚慢性淺部真菌病,好發於夏秋季節,皮損多位於汗腺豐富的部位,如頸、胸、腋窩等。

本病與中醫學文獻中記載的「紫白癜風」相類似。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紫白癜風記載:「此證俗名汗斑,有紫、白二種,紫因血滯,白因氣滯。總由熱體風邪、濕氣侵入毛孔,與氣血凝滯,毛竅閉塞而成。多生面項,斑點遊走,延蔓成片,初無痛癢,久之微癢。」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素體熱盛,風濕相侵,留於腠理而成,亦有因汗衣濕溻,淹漬肌膚,復受日曝,暑濕浸滯毛竅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原菌為糠秕馬拉色菌,是人體的正常菌群,為孢子形態,在某些條件下,會由孢子相轉變為菌絲相,即具有感染力,侵犯周圍組織產生損害而發。

主要症狀

1.好發人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好發於成人,男性多見。

2.好發部位:好發於胸背、面頰、腋下等汗腺豐富部位。散發或融合成片。

3.皮損特點:蠶豆至黃豆大圓形類圓形斑疹,表面覆淡棕褐色糠秕狀鱗屑,新皮損色深,老皮損色淺,新老皮損並存時呈花斑狀,症狀減輕或入冬處於不活動狀態為色素減退斑。

4.自覺症狀:自覺症狀輕微,有時有輕微刺癢。

5.病程:經過緩慢,夏秋較重,入冬減輕,次年又發。

診斷要點

部位(胸背、腋下等汗腺豐富部位)+典型皮疹(類圓形斑疹,表面覆糠秕狀鱗屑)+實驗室(真菌鏡檢陽性)。

類證鑒別

1.白癜風: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色素脫失斑,大小不一,形態不定,數目不定,邊緣清楚.主要與花斑癬的減色斑易混,若仔細觀察,不難鑒別。

2.脂溢性皮炎:好發於皮脂溢出部位的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覆油膩性鱗屑,或干紅斑上的灰白色鱗屑,瘙癢劇烈,炎症明顯,真菌檢查呈陰性。

中醫治療

辨證施治:本病一般不需內服中藥。

外治法:

1.雄黃解毒散30克(雄黃30克,寒水石30克,生白礬120克)加入百部酒120毫升搖勻外搽。

2. 土槿皮10克,丁香10克,加於50%~70%酒精100毫升中浸一周後外搽。

西醫治療

1.外用藥物治療:主要為角質剝脫及抗真菌制劑。

(1)復方苯甲酸酊。

(2)20~40%硫代硫酸鈉液。

(3)抗真菌霜劑,如聯苯苄唑、咪康唑、克霉唑等。也可用5%水楊酸,50%丙二醇溶液。

2.系統藥物治療:

(1)酮康唑400mg/d分兩次服,每週1次,連續2~3周。

(2)依曲康唑200mg/d,連續7日,服藥期間盡量減少洗澡次數。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