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事業發展之法

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作為外行來談中醫,確有「華佗門前賣藥方」之感。但是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義不容辭。而扶持之,促進之,總得對上「門道」。由此,我是從哲學看中醫,從使命看中醫,談一點想法。

中醫發展的前景

中醫作為源遠流長的傳統醫學體系,幾千年來呵護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中醫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傳承不衰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正如毛主席所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在西醫廣泛發展的背景下,中醫不可替代的作用仍然客觀存在著,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著人們對西醫和中醫認識的不斷加深,中醫的優勢呈現著日益凸顯的趨勢,中醫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正向我們走來。

第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必須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振興。

第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迫切要求中醫更快振興,中西醫更好結合,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及健康服務。

第三,社會轉型期,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等壓力加大,亞健康人群大量增多,心理方面的問題、疾病也大量增加,都迫切需要中醫發揮優勢以進行有效調治。

第四,人們對中醫在婦女、兒童等疾病治療上特殊優勢的認知日益加深,熱切盼望中醫為之服務。

第五,「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之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之不孝」。況且,人們養生保健需求日益強烈,這也亟待中醫與之適應。

第六,中醫「治未病」的「上工」功能的發揮正呈現無比廣闊的前景,要求中醫盡快振興起來,擔當大任。

第七,當今世界情況更為複雜,競爭愈加激烈,中醫的思想方法,也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中醫承載的強大認知功能,可以說是認識世界的另一雙眼睛。

第八,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自己身與心的更好和諧,也需要中醫文化的幫助。

第九,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創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總之,我認為人、自然和社會都沒有像現在這樣熱切地期盼著中醫藥事業快快發展振興起來。中醫藥事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呼喚,是符合實際的。經過近年來的工作,中醫振興的春潮,已經在神州大地開始湧動起來。

但是,我們也十分清楚地看到,目前中醫藥事業自身還難當重任。人才匱乏、服務萎縮、傳統缺失、經典疏離、創新不足、中藥質次、教育模式與中醫人才成長規律不夠適應等問題,頗為令人擔憂。黨委、政府、部門、業界、社會各方面都要順應歷史期盼,以勇擔時代使命的高度責任感,以強力有效的措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盡快啟動激發中醫藥事業發展生機與活力的有效舉措,開創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發展中醫的理念

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確立正確理念。

第一,必須堅定中醫信念。在中醫如此困難的境遇下,學中醫、用中醫、發展中醫,首要的是必須對中醫懷有堅定的信念。這裡說的中醫信念主要包含四層含意:一是堅信中醫功效。中醫的功效,已被幾千年的實踐證明,是客觀事實。二是堅信中醫理念。最重要的是中醫的整體觀思想,它脫胎於中國古代哲學,強調天人合一、五臟一體,陰平陽秘、陽主陰從等等,這是中華民族思維方法的瑰寶。三是堅信中醫優勢。中醫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整體調整局部,也就是辨證論治,調養身心、調養五臟、補養氣血、扶正祛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高,這種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四是堅信中醫前景。雖然不時有個別人鼓噪廢止中醫,但中醫正在走向世界。據統計,當前中醫已傳至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各地有5萬多個中醫醫療機構,全球一年中醫藥貿易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可以說前景廣闊,不可估量。

第二,必須弘揚中醫精神。我理解傳統中醫的核心精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想見中華文明最優秀的成果一定首先運用於自身健康的呵護,當然也一定要運用於國家的治理。正因為如此,醫相方能相通,才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那麼中醫精神包括哪些內容?我認為主要應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天和諧。亦即人與自然要和諧,人與社會要和諧,人自己的身與心要和諧。這三大和諧就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也是社會的最佳狀態,也就是馬克思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二是辨證論治。辨證論治的精神就是主導問題首先分析,多種因素綜合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與辯證法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要求辯證地認識問題、處理問題,這不僅對於治病本身,而且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是有普遍意義的。三是仁心仁術。無德不成醫,才淺難解患。中醫最講究以人為本、德技雙馨。四是濟世治病。治病不言而喻。那什麼是濟世?怎樣濟世?實際上就是通過治病教人修身養性,保持健康的身心,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什麼優秀中醫看病都要與病人深入溝通交流?就是幫助病人調養身心。所以說中醫不僅僅是為人治病,而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都有積極意義。可見,中醫多美好啊!

第三,必須以療效為中心。發展中醫的一切作為,所有舉措一定要圍繞療效、服務療效、有利療效,療效是硬道理。

第四,必須以人才為根本。中醫的良好療效,中醫的發展、健康是靠優秀的中醫人才實現的。沒有一大批、一批批優秀中醫人才的成長、湧現,中醫的良好療效就是空的,中醫發展也必定是虛的。所以,當前發展中醫最首要的、最緊迫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還是人才。而優秀中醫藥教師是最根本之人才。各有關方面要採取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來加快優秀中醫人才隊伍的建設,尤其要加強中醫藥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

第五,必須以經典為靈魂。中醫的學問體現於經典,真諦蘊涵於經典。毛主席說的中國中醫藥學是一座偉大的寶庫,寶庫在哪裡?就在經典裡,就在掌握經典的優秀中醫人才那裡。無經典就無中醫。所以發展中醫一定要組織、引導、推動、幫助中醫校院、中醫業界學經典,啃經典,悟經典,通經典,用經典。讀透經典十分不易,對於經典,熟知不等於真知,真知不等於真用,真用不等於用好。要讓讀經、悟經伴隨自己的中醫人生,構成自己的中醫人生,主導自己的中醫人生。在讀經、悟經的道路上,在沿著「形而上」的方向上不懈求索、攀登中,定會欣賞到、體驗到中醫無比瑰麗、富有奧妙、充滿魅力的勝景、佳境。作為中醫人,《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必當精讀。《黃帝內經》亦醫亦哲亦百科,我以為,真正悟通、讀透《黃帝內經》者,不論從事何業,都應是具有高智慧、高境界、高幸福感的人。

第六,必須以教育為基礎。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以後,為適應工業化大規模的人才需要,教育也規模化了。中國人口眾多,需要大量中醫人才,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中醫院校紛紛誕生了。有了中醫院校教育,中醫隊伍開始了大規模培養。但中醫人才成長的規律決定中醫院校教育的基本職能應是著重教好中醫基本理論基礎、基本實踐技能基礎,為日後成長髮展打牢深厚的基本功底。包括思想功底、理論功底、實踐功底,尤其是要打好中醫經典的根底。為此,中醫院校要注意總結經驗,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提高辦學水平,通過院校培養出更多有志於中醫事業的青年學子、優秀人才。

第七,必須以師傳為階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要成長為真正合格、優秀的中醫人才,還必須有階梯繼續攀登前行。這個階梯就是師傳。中醫的特殊屬性決定,其真正的本領、功夫,要無師自通是很難很難的,最有效的階梯就是師傳,師徒相授要盡量有規模地開展起來。這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極為重要,務必要以強有力的舉措推進之。

第八,必須以臨床為課堂。臨床中有無盡的課題,無窮的知識。臨床應是醫者終生之課堂。在臨床中施醫,在臨床中學習,在臨床中提升境界、提高本領,是所有醫者更是中醫的基本人生。

第九,必須以修煉為途徑。醫乃世間最神聖之業,故有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技不近仙者不可為醫之說。一部燦爛的中醫人生,必是勤於學、循於經、成於修,一名優秀的中醫,實質上不是學成的,而是修成的。高尚的醫德靠修煉,高明的醫術靠修煉,高深的功夫更靠修煉。靠修煉淨心正性,修得心法,直通大道,必成大醫。既然是修煉,當然要付得起辛苦,但苦中必有甜,大苦得巨甜。可以說,立志選擇了中醫,就是選擇了神聖,也是選擇了艱辛,選擇了攀登,更是選擇了樂生。

第十,必須在繼承中創新。中醫重傳統、重經典,同時也尤重創新。順天應時,與時俱進是中醫之本性。優秀的中醫每次辨證施治中都孕育著創新,包含著創新。但中醫創新必須是在繼承傳統、堅持經典基本精神的創新。對中醫來說無繼承就無創新,無創新就無發展。中醫的博大精深,是因她的經典具有久遠的貫通性。所以中醫一定要講繼承,再講創新,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第十一,必須堅持中醫藥協調發展。大力加強中藥管理,圍繞保證中藥質量,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開發建設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現代中藥工業和產業體系,千方百計提高中藥品質,適應各方面對中藥的需要。

第十二,必須以強有力的政策為支撐。在中醫的處境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扶持和促進其發展的政策措施,一定要足夠強力。有關中醫藥發展的政策,一定是大大有利於上述十一個方面落到實處的政策,最關鍵的一定是大大有利於吸引、激勵中醫人才熱愛中醫,投身中醫的政策。優秀中醫的診療是高智慧的勞動,診費一定要與之相適合。總之,一定要使中醫成為全社會最羨慕、最受尊重的職業之一。

提高中醫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總體上說,中醫院校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的要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