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卷一 中風

[FS:CONTENT_START]

中風

偏枯在左。血虛不縈筋骨。內風襲絡。脈左緩大。(肝腎虛內風動)

制首烏(四兩烘) 枸杞子(去蒂二兩) 歸身(二兩用獨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兩蒸)明天麻(二兩面煨) 三角胡麻(二兩打碎水洗十次烘) 黃甘菊(三兩水煎汁) 川石斛(四兩水煎汁)小黑豆皮(四兩煎汁)

用三汁膏加蜜。丸極細。早服四錢。滾水送。

(四七) 肝血腎液內枯。陽擾風旋乘竅。大忌風藥寒涼。

炒杞子 桂圓肉 炒菊花 炙黑甘草 黃 (去心) 牡蠣

金 失血有年。陰氣久傷。復遭憂悲悒鬱。陽挾內風大冒。血捨自空。氣乘於左。口 肢麻。舌喑無聲。足痿不耐行走。明明肝腎虛餒。陰氣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風熄。議以河間法。

熟地(四兩) 牛膝(一兩半) 萸肉(二兩) 遠志(一兩半炒黑) 杞子(二兩) 菊花(二兩炒)五味(一兩半) 川斛(二兩四錢) 茯神(二兩) 淡蓯蓉干(一兩二錢)

加蜜丸。服四錢。

(四九)脈細而數。細為髒陰之虧。數為營液之耗。上年夏秋病傷。更因冬暖失藏。入春地氣升。肝木風動。遂令右肢偏痿。舌本絡強。言謇。都因根蒂有虧之症。庸俗洩氣降痰。發散攻風。再劫真陰。漸漸神憒如寐。倘加昏厥。將何療治。議用仲景復脈法。(液虛風動)復脈湯去姜桂。

操持經營。神耗精損。遂令陰不上朝。內風動躍。為痱中之象。治痰攻劫溫補。陰愈損傷。枯槁日甚。幸以育陰熄風小安。今夏熱益加發洩。真氣更虛。日餌生津益氣勿怠。大暑不加變動。再商調理。固本丸去熟地加北味。

天冬 生地 人參 麥冬 五味

金(六九)初起神呆遺溺。 老人厥中顯然。數月來夜不得寐。是陽氣不交於陰。勿謂痰火。專以攻消。乃下虛不納。議與潛陽。

龜腹甲心 熟地炭 干蓯蓉 天冬 生虎脛骨 淮牛膝 炒杞子 黃柏

嗔怒動陽。恰值春木司升。厥陰內風乘陽明脈絡之虛。上凌咽喉。環繞耳後清空之地。升騰太過。脂液無以營養四末。而指節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謂下虛上實。多致巔頂之疾。夫情志變蒸之熱。閱方書無芩連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為剛髒。非柔潤不能調和也。(陽升熱蒸液虧)

鮮生地 元參心 桑葉 丹皮 羚羊角 連翹心

生地 阿膠 牡蠣 川斛 知母

(五三)左肢麻木。膝蓋中牽縱忽如針刺。中年後。精血內虛。虛風自動。乃陰中之陽損傷。(陰中陽虛)

淡蓯蓉干(二兩) 枸杞(三兩) 歸身(二兩) 生虎骨(二兩) 沙苑(二兩) 巴戟天(二兩) 明天麻(二兩) 桑寄生(四兩)

精羊肉膠阿膠丸。早服四錢。交冬加減。用人參丸服。

(五八) 用力努掙。精從溺管瀝出。已經兩耳失聰。腎竅失司。顯然虛象。凡腎液虛耗。肝風鴟張。身肢麻木。內風暗襲。多有痱中之累。滋液熄風。溫柔藥涵養肝腎。經言肝為剛髒。而腎臟惡燥。

若攻風劫痰。捨本求末矣。(陰陽並虛)

熟地 枸杞 蓯蓉 石菖蒲 當歸 沙苑 巴戟 遠志

(四九)中風以後。肢麻言謇。足不能行。是肝腎精血殘憊。虛風動絡。下寒。二便艱阻。凡腎虛忌燥。以辛潤溫藥。

蓯蓉 枸杞 當歸 柏子仁 牛膝 巴戟 川斛 小茴

(五九)中絡舌喑不言。痛自足起漸上。麻木 脹。已屬痼疾。參苓益氣。兼養血絡。僅堪保[FS:PAGE]久。

人參 茯苓 白朮 枸杞 當歸 白芍 天麻 桑葉

大寒土旺節候。中年勞倦。陽氣不藏。內風動越。令人麻痺。肉 心悸。汗洩煩躁。乃裡虛欲暴中之象。議用封固護陽為主。無暇論及痰飲他歧。(陽虛衛疏)

人參 黃 附子 熟術

陽明脈絡空虛。內風暗動。右肩胛及指麻木。(胃虛表疏) 玉屏風散加當歸天麻童桑。

(氏)寡居一十四載。獨陰無陽。平昔操持。有勞無逸。當夏四月。陽氣大洩主令。忽然右肢麻木。

如墮不舉。汗出麻冷。心中卒痛。而呵欠不已。大便不通。診脈小弱。豈是外感。病像似乎痱中。其因在乎意傷憂愁則肢廢也。攻風劫痰之治。非其所宜。大旨以固衛陽為主。而宣通脈絡佐之。(衛虛絡痺)

桂枝 附子 生黃 炒遠志 片薑黃 羌活

(六六)男子右屬氣虛。麻木一年。入春口眼歪邪。乃虛風內動。老年力衰。當時令之發洩。忌投風藥。宜以固衛益氣。(氣虛)

人參 黃 白朮 炙草 廣皮 歸身 天麻 煨姜 南棗凡中風症。有肢體緩縱不收者。皆屬陽明氣虛。當用人參為首藥。而附子黃 炙草之類佐之。若短縮牽攣。則以逐邪為急。

(五六)陽明脈絡已空。厥陰陽氣易逆。風勝為腫。熱久為燥。面熱。喉舌乾涸。心中填塞。無非陽化內風。胃受沖侮。不饑不納矣。有年久延。頗慮痱中。(風陽燥熱)

羚羊角 連翹 丹皮 黑山梔 青菊葉 元參花粉 天麻

(五七)痱中經年。眩暈汗出。陽氣有升無降。內風無時不動。此竟夜不寐。屬衛陽不肯交於營陰矣。沉痼之症。循理按法。尚難速效。紛紛亂藥。焉望向安。議用固陽明一法。(胃虛陽升)

桂枝木 生黃 川熟附 炒遠志 龍骨 牡蠣 姜 棗

(七三)神傷思慮則肉脫。意傷憂愁則肢廢。皆痿象也。緣高年陽明脈虛。加以愁煩。則厥陰風動。

木橫土衰。培中可效。若窮治風痰。便是劫爍則謬。

於術 桑寄生 天麻 白蒺藜 當歸 枸杞 菊花汁 加蜜丸

老年隆冬暴中。乃陰陽失交本病。脈左大右濡。內風掀越。中陽已虛。第五日已更衣。神憊欲寐。宗王先生議。陽明厥陰主治法以候裁。(肝胃同治)

人參 茯苓 白蒺藜 炒半夏 炒杞子 甘菊

陽明虛。內風動。右肢麻痺。痰多眩暈。

天麻 鉤籐 半夏 茯苓 廣皮

風中廉泉。舌腫喉痺。麻木厥昏。內風亦令阻竅。上則語言難出。下則二便皆不通調。考古人呂元膺。每用芳香宣竅解毒。勿令壅塞致危也。(胞絡熱邪阻竅)至寶丹四丸勻四服。

(三八)年未四旬。肌肉充盈。中病二年。猶然舌強言謇。舌濃邊紫而納食便溺仍好。乃心胞絡間。久積之熱瀰漫。以致機竅不靈。平昔酒肉助熱動風為病。病成反聚於清空之絡。醫藥之治痰治火。直走腸胃。是以久進多投無效。(至寶丹)

脈濡無熱。厥後右肢偏痿。口 舌歪。聲音不出。此陰風濕晦中於脾絡。加以寒滯湯藥。蔽其清陽。致清氣無由展舒。法宗古人星附六君子湯益氣。仍能攻風祛痰。若曰風中廉泉。乃任脈為病。與太陰脾絡有間矣。(風濕中脾絡)

人參 茯苓 新會皮 香附汁 南星(薑汁炒) 竹節白附子(薑汁炒)

(五九)陽邪襲經絡而為偏痱。血中必熱。艾灸反助絡熱。病劇廢食。清涼固是正治。然須柔劑。不致傷血。且有熄風功能。(艾灸絡[FS:PAGE]熱)

犀角 羚角 生地 元參 連翹 橘紅 膽星 石菖蒲

中後不復。交至節四日。寒戰汗洩。遂神昏不醒。是陰陽失於交戀。真氣欲絕。有暴脫之慮。擬進回陽攝陰法。(脫)

人參 乾薑 淡附子 五味 豬膽汁

又 人參(三錢) 附子(三錢)

又 人參 附子 五味 龍骨 牡蠣

(五七)厥症。脈虛數。病在左軀。腎虛液少。肝風內動。為病偏枯。非外來之邪。(腎陰虛肝風動)

制首烏 生地 杞子 茯神 明天麻 菊花 川斛

(四一)水虧風動。舌強肢麻。中絡之象。當通補下焦。復以清上。

熟地 淡蓯蓉 杞子 牛膝 五味 遠志 羚羊角 茯苓 麥冬 菖蒲 蜜丸

大寒節。真氣少藏。陽挾內風旋動。以致痱中。舌邊赤。中有苔滯。忌投攻風劫痰。益腎涼肝。治本為法。

生地 元參 麥冬 川斛 遠志 石菖蒲 蔗漿

(五二)脈弦動。眩暈耳聾。行走氣促無力。肛痔下垂。此未老欲衰。腎陰弱。收納無權。肝陽熾。虛風蒙竅。乃上實下虛之象。質濃填陰。甘味熄風節勞戒飲。可免僕中。虎潛去鎖陽知母[FS:CONTENT_END]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