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證相對是中醫學的倒退

?「方證相對」學說是在徹底否定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等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和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

?20世紀初,當時中醫學界絕大部分學者都明白:「方證相對」其實就是「廢醫存藥」的代名詞,所以幾乎無人響應與贊同。

?「方證相對」學說否定病機理論,從某種程度說,即回到中醫學還未形成理論醫學之前的「經驗醫學」,是中醫學的倒退。

四川省樂山市中醫醫院劉方柏同志讀罷筆者於2015年6月26日在《中國中醫藥報》「學術與臨床版」發表的《病皆與方相應與方證對應無關》一文後,於7月15日同版發表《仲景之方 因證而設》提出商榷。7月22日,筆者在同版以《方與證之間的基礎是病機》一文回應之;8月6日,劉方柏同志又發表《方對應的是已包含病機的證》與筆者再次商榷(以下簡稱《劉文》),細閱之後,令筆者如鯁在喉,不得不再次撰文以作答。

「方證相對」否定中醫基本理論

《劉文》寫道:「『方證相對』在當今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便早已不可動搖地確立了,這是對千百年來無數醫家踐行奉信這一法則的彰顯」「『方證相對』早已成為中醫積千年歷史厚度,融今人研究心血的一大成果。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講,它已成為了中醫學的表徵。」

筆者認為,這一由「方證相對」提倡者發明的「高論」,實屬大謬不然。

筆者早已指出:1911以前的中國醫家,沒人提及「方證相對」,故「方證相對」絕對不可能是「中醫學的表徵」。

事實上,第一個提出「方證相對」的醫家系日本漢方醫學家吉益東洞。他在1764年刊行的《方極·序》中說:「仲景之為方也有法,方證相對也,不論因也。」之所以認為仲景《傷寒論》制方用藥之法是「方證相對」,乃因吉益氏認為「醫之學也,方焉耳」(《類聚方自序》)「《傷寒論》唯方與證耳」「醫之處方也,隨證以移,唯其於同也,萬病一方;唯其於變也,一毒萬方」(《類聚方·凡例》)。這種根據疾病外在表現的症候與方劑直接對應,不必審其病機的所謂「方隨證轉」「定證定方」,即吉益氏提出的「方證相對」說的真實內涵。

截至目前,國內學者在介紹吉益東洞及其「方證相對」學說時,均未明確指出其是在將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等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和相關理論都徹底否定的基礎上,才提出「方證相對」的。這些觀點與論述,集中體現在吉益東洞的門人鶴沖元逸於延享四年(1747)編集東洞醫說而撰就的《醫斷》一書中。

如其論「經絡」:「十二經、十五絡者,言人身氣脈通行之道路,醫家之所重也。然無用乎治矣,是以不取也。如針灸法,無一不可灸之穴,無一不可刺之經。所謂『所生』『是動』『井滎俞經合』等,亦妄說耳,不可從也。」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有心者可自查之。

當我們知道和瞭解了吉益東洞把中醫基本理論都斥為「空談虛論」、皆屬「虛妄無用」,從根本上予以否定批判之後才提出「方證相對」時,中醫學人還會不明就裡、盲目跟風般地崇拜、追隨所謂的「方證相對」麼?

「方證相對」最初響應者寥寥

20世紀初,以研究《傷寒論》為特色的「古方派」開始崛起,這一點給近代中醫學界以很大啟發,特別是在「改進中國醫學,假道日本較歐美便捷」的思想指導下,「古方派」「方證相對」說得到了佔據中醫學界主流位置醫家的贊同和認可,代表人物便是「中醫科學化的幹將」——陸淵雷。

陸氏對日本江戶醫學的幾位名家頗為推崇,尤其服膺吉益東洞,在其所著《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中,大量引用吉益東洞的觀點與治驗。由於二書最初作為上海中國醫學院的教材使用,遂使得「方證相對」說逐漸在中國得以宣揚,並影響了一大批中醫學人。

然而,當時中醫學界絕大部分學者都明白:「方證相對」其實就是「廢醫存藥」的代名詞,所以幾乎無人響應與贊同。

事實上,日本學者早就指出,明治維新後勃興的漢方醫學,「臨床行使治療與處方權的只限於取得西醫執照的醫師」,當代的漢方醫家已然「不可能從頭學起,《傷寒論》符合快、實用的要求」——換言之,「古方」之所以走俏,是被當成了「快餐食品」(《再介紹日本漢方古方派的學術觀點》廖雲龍譯)。

瞭解這些實情後,我們還會贊同「日本漢方大有超過中國發展之勢」的說法嗎?

「方證相對」是中醫學的倒退

進入21世紀後,「幾十年來,沒有培養出能用中醫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醫」成為名老中醫和社會各界的普遍看法。在此情況下,一些「經方」研究者錯誤地認為將《傷寒論》的「方」與「證」一一對應,就是「辨證論治」特色的體現,並利用網絡或傍附師傅,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方證相對」熱潮。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年輕學者李宇銘在《傷寒治內方證原意》一書中說:「日本古方派的吉益東洞認為『《傷寒論》唯方與證耳』,亦即是認為《傷寒論》的方劑理論,沒有病機,而只有方藥以及證候的對應關係。這種否定《傷寒論》具有病機理論的思想,至今在中醫界仍十分流行,甚至提倡『抓主證』,即是每一首經方抓住最主要的一個症狀即可使用,抑或提倡『藥證』,即見某一症狀即可用某一藥物。這種思想,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中醫的倒退,即回到幾千年前中醫還未形成理論醫學之前的『經驗醫學』,只憑經驗針對症狀用藥,而不考慮疾病原因。」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