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XX,男,4歲半,住某醫院,1963年8月26日初次會診。
九天前突然發熱,噁心哎吐,四小時內即抽風二次,昏迷而急診入院,大便呈膿血樣,有裡急後重,當時診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藥物及溫濕布裹身等措施,而四肢一陣陣發緊,翌日面色更灰暗,寒戰高熱更甚,曾突然呼吸暫停,見下頜運動,經人工降溫十六小時,才呼吸均勻。復溫後,第二天開始每日敗血症樣熱型,上午寒戰,肢涼發紺,午後高熱42~43℃,一直譫妄躁動,下痢膿血日十~二十餘次,裡急後重,化驗:白細胞總數600/立方毫米,中性細胞30%,大便培養福氏痢疾桿菌陽性,耐藥試驗對多種藥物不敏感。尚能食半流質,腹脹不硬,不嘔吐,無汗,四肢清冷,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狀態,膈部扇動,呼吸促,面色灰暗,小便黃,脈右沉濡,左弦大急,唇淡,舌質淡不紅,苔薄白膩,由暑濕內伏,新涼外加,裡結表郁,以致升降阻滯,營衛不通,病已八日,而午前寒戰,午後高熱無汗,若單治裡,伏邪不得外越,必然內結,邪愈結而正愈虛,正虛邪實,已至嚴重階段,幸胃氣尚存,急宜升陽明、和營衛,開肌表汗孔之閉,達邪外出,以解裡急,擬用桂枝加葛根湯。
處方:
粉葛根二錢 桂枝一錢 白芍一錢 炙甘草一錢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慢火煎取180毫升,每四小時服30毫升,服一劑。
27日二診:服藥後,是夜 汗出,從頭部至上肢、手心達大腿,但小腿以下仍無汗,體溫漸降,四肢轉溫和,今晨已無寒戰,午後又發熱39.6℃,大便昨天共22次,為膿血,有裡急後重,呼吸仍促,頭部有微汗,下肢仍無汗,胃納尚可,小便黃而少,脈轉沉數,舌淡苔薄白膩,此表氣略通,因正虛不能達邪,以致汗出不徹,邪不透達。治宜扶正祛邪,表裡合治。
處方:
黨參一錢 生扁豆二錢 砂仁五分 杏仁一錢 木瓜八分 香薷五分 藿香八分 粉葛根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薑一片 大棗一枚 煎服法同上,服一劑。
28日三診:服昨方後,遍身微汗透徹至足,體溫波動在36~39.5℃,昨天大便減為十四次,呈綠膿樣醬色便,裡急後重已不顯,腹滿減輕,精神好轉,面黃,脈右沉濡,左沉弦,舌淡,苔轉黃膩少津。至此表氣已通,裡熱漸露,治宜生津益氣,兼清濕熱。
處方:
玉竹一錢 生扁豆二錢 茯苓三錢 香木瓜八分 杏仁一錢五分 厚樸一錢 茵陳二錢 滑石三錢 生稻芽二錢 藿香五分 通草一錢 荷葉二錢 服二劑。
30日四診:大便每天仍十多次,但膿血及裡急後重再減,汗復止,夜間最高體溫39℃,遍身皮膚出現紅疹,無明顯搔癢,食納尚可,小便黃,白細胞已漸增至2100/立方毫米,中性56%,脈沉數,舌淡苔黃膩,病減而疹見,乃伏熱外出之象,治宜續清濕熱。
處方:
茯苓皮二錢 扁豆衣二錢 茵陳二錢 豆卷三錢 黃芩一錢 杏仁一錢五分 銀花葉二錢 淡竹葉一錢五分 苡仁四錢 滑石三錢 通草一錢 荷葉二錢 服一劑。
31日五診:體溫已降至36.8~37.1℃,大便次數大為減少,膿血基本消失,無裡急後重,精神較佳,遍身微汗續出,全身紅疹仍露,脈沉數,舌苔灰膩,表裡漸和,濕熱未盡,宜續清餘熱,兼調理脾胃。原方去竹葉、黃芩,加甘草五分,麥芽一錢五分,服二劑。
9月2日六診:體溫已正常,大便日三次,無膿血,黃粘不成形,紅疹已消失,腹滿亦平,精神轉佳,食慾增進,脈和緩,舌淡惟苔仍穢膩而厚,仍宜調脾胃,通陽利濕為治。
處方:
茵陳一錢五分 藿香梗一錢 扁豆衣二錢 厚樸一錢 廣陳皮一錢 炒麥芽二錢 薤白一錢 滑石三錢 神曲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荷葉二錢 服二劑。忌食油膩。藥後舌苔退淨,諸症消失,白細胞恢復至正常範圍(總數8150/立方毫米,中性66%),痊癒出院。
按:患者系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而抽風昏迷,每天十~二十多次膿血便,每日上午面發白,肢涼,惡寒戰慄無汗,午後高熱至42~43℃,曾用多種抗菌素治療未效,並有白細胞減少,蒲老謂正虛邪實,已至嚴重階段。凡痢疾多屬裡證,治當從裡,但每日午前惡寒肢冷,戰慄近促,下利腹滿,乃邪陷於裡,不能外達,病情至此,殊難措手,幸胃氣尚存,津液未竭,急救之法,借用桂枝湯和營衛以開閉,加葛根升提陽明以舉陷,蓋開肌表之閉,即可解裡急之危,使內陷之邪,由表而出,又如桂枝湯法以粳米、荷葉為粥,助胃達邪,服後表氣略通,得微汗未徹,而寒戰消失,肢涼轉溫,高熱稍減,裡急略緩,呼吸仍促,改用治暑濕之品,表裡合治,扶正祛邪,藥後全身微汗,高熱再降,下利漸減,此時內陷營分之伏熱又由疹出而消散,後以生津益胃,通陽利濕,邪去正復,症狀逐漸消失而獲痊癒。由此可知祖國醫學在治療急性熱病方面,重在先解其表,不使邪氣深入和內陷,表裡和,營衛通,則邪有外出之路。本例乃治變救逆而施,非治痢之常法,但達邪外出之旨,仍不失中醫治病理法,是有一定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