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子當有作為

仰觀星光璀璨的華夏文明,祖國醫學是其中耀眼閃亮的恆星之一,她用強大的力量護佑著華夏子孫健康強盛繁衍至今。然而,在科技發達、人文鼎盛的今天,只因中醫學的許多理論不能為現代技術所論證,而讓這千年瑰寶成為一些人眼中的「雞肋」、一些人牟利的道具、一些人攻擊的活靶。我想:如此境遇是中醫的痛,是我們中醫人的痛,更是中華民族的痛。面對此境,我們當代中醫青年應當有所作為、敢於作為、積極作為。

由於近現代歷史的原因,中國文化屢受衝擊並逐步與世界多元文化艱難融合,有利亦有許多弊端。中醫作為人文氣息和科學實踐性都很濃郁的中國醫學技術,其學科的血脈中深深地打上了中華文化烙印,故而在其積極尋求世界的文化認同感和科學認同感的歷程上遇到了艱深的鴻溝。至今,中西醫優劣之爭、中醫科學與否之爭、中醫存廢之爭等問題已經被持續討論了將近一個世紀而仍然喋喋不休,似乎爭論問題的意義已然遠超治病救人的本質。也因此,中醫作為千百年來的華夏守護神,在科文並盛、百花齊放的今天並沒能綻放出我們期待中的炫目光彩。

那麼,今天的中醫是什麼樣子呢?當然,我們依然有信仰中醫的醫林同道,篤信中醫的普通百姓,支持中醫的專家學者乃至領導,甚至眾多國際友人亦在主動地親近中醫、接納中醫。在眾多中醫擁護者的努力下,而今的中醫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然而這遠遠不夠,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中醫是西醫院推諉難治之證的下家,是部分百姓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救命稻草,是許多閒來無事者「調理調理」的消遣,在他們眼中,中醫不是治病救人的首選,而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我們還可以看到某講堂、某網站、某電台、某大師假借中醫之名堂而皇之的誇大其詞、神乎其技、玄之又玄、不知所云而只為牟取暴利,在他們眼中神聖的祖國醫學不過是一件獲利的道具;還有一些所謂學者經綸滿腹卻一意與中醫勢不兩立,用片面之詞、偏激之語對中醫惡意誹謗、狂轟濫炸,絲毫沒有學者應當具備的胸襟氣度、客觀冷靜,在他們眼中中醫是待宰羔羊、任人魚肉。這就是殘酷的中醫現狀,中醫受難,我們中醫人難辭其咎!

中國自古時起,任何一項技術的誕生都被先賢賦予濃郁的人文特性,我們的祖先擅於給冰冷的科技注入溫熱的人文靈魂,從而令一項單純的技術身著道德和哲學的甲冑而能夠在歲月流逝、朝代更迭中無往不利、源遠流長。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先進性、前瞻性。中醫便是受惠於此的一門醫學技術,她的魅力不僅僅體現在能夠治病救人,更在於她滲透在養生保健、衣食住行、精神調攝等方面的生活中。因此,中醫有了醫療以外更多的發展方向——保健、教育、產業、科研、文化,它們是國家為中醫定義的發展方向,也是中醫能夠達到並做好的發展層面。這也標誌著我們中醫人有著更為廣闊的選擇餘地。

而今一個可悲的現象是,中醫院校人數不少,人才卻屈指可數。為什麼?究其原因,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大家能否堅持走中醫之路。我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同學,不能夠靜下心來感受這門學科的魅力,也不願意為這門學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願給中醫學一個機會,同時就沒有留給自己一個機會,讓大好青春白白流失在電腦前、被窩裡。

不論何因,只要我們踏足中醫領地,首先應當主動地拿起中醫經典去靜靜聆聽先賢耳語,感受學科魅力;讀書之餘,還應注重實踐方能運用理論於臨床;同樣,如對臨床感覺力不能及者,亦可專心於文獻整理或科研探究,今後能夠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有所建樹又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對於經商興趣濃厚,我們亦可放眼社會,為中醫尋找商機、拓展商路,中醫藥寶庫物產豐足,只要用心挖掘,肯定商機無限。總而言之,我們作為中醫人,只要肯用心用力地為中醫做些事情,不論在何種行業中都堅定不移地走中醫之路,就是給中醫藥這門學科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最後,我想以四句話寄希望於自己,也寄希望於同道:「莫歎中醫無盛景,我輩醫人當作為;嘔心立志繼絕學,杏林春暖橘井香。」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