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異治退熱案2則

慢性腎病,尤其是慢性腎功能衰竭、腎病綜合征患者,如果伴發發熱,治療較為棘手,而根據中醫辨證理念,同病異治,處以不同的方藥,均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案1 朱某,男,20歲。主因「間斷雙下肢浮腫10天,加重伴發熱4天」於2010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後查尿蛋白(3+),血漿白蛋白13.9g/L,肌酐88.3mmol/L,尿酸414.3umol/L,谷丙轉氨酶175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84U/L,乳酸脫氫酶265U/L,尿素氮8.6mmol/L,血鈣1.65mmol/L,診斷為:「腎病綜合征,焦慮抑鬱症,肝功能異常原因待查」。患者入院前已發熱4天,在外院使用「頭孢夫辛」治療4天(具體用藥用量不詳),而發熱不退。入院後體溫升高,體溫38.5℃,急查胸片提示有胸腔積液。當日診見:發熱,惡寒,無汗出,口乾,煩躁,納差,噁心,眠差,便秘,大便已3日未行,雙下肢水腫。舌質紅,舌苔白厚膩,脈浮滑數。辨證屬太陽、陽明合病,治以外散風寒,內清鬱熱為法,方用大青龍湯加減。處方:麻黃10克,杏仁12克,桂枝6克,炙甘草9克,生石膏60克,酒大黃5克。急煎1劑溫服。患者服下第1煎後,腋下、後背、腹股溝部位汗出,體溫恢復正常(36.5℃),大便5次,稀便,雙下肢水腫減輕。患者自訴:「全身緊繃感消失了,從來沒有如此舒暢過」。患者雖便下5次,但精神症狀明顯好轉。停服第2煎中藥。

按:患者發熱,已使用抗生素4天而熱仍不退,惡寒,水腫,用大青龍湯加減治之。方中加用大黃,《神農本草經》言大黃有「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之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所謂溢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不汗出,身體腫痛謂之溢飲」。之所以選用大青龍湯而不是麻黃湯,之所以辛溫之麻黃與辛涼之石膏同用,皆是因為患者出現了「煩躁」一症。沒有煩躁是不可以使用大青龍湯的。

柯韻伯認為:「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則性沉大寒,恐內熱頓除,而表寒不解,變為寒中而協熱下利。是引賊而破家也,故倍加麻黃。」程應旄先生曾有一段精闢的論述:「煩躁須汗出而解,汗劑無如麻黃湯,然而辛熱之性散寒雖有餘,而壯熱則愈甚,一用之而斑黃狂悶之證隨汗勢而燎原,奈何?故加石膏於麻黃湯中名曰大青龍湯,使辛熱之劑變為辛涼,則寒得麻黃湯之辛熱而外出,熱得石膏之甘寒而內解,龍升雨降,鬱熱頓除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其辛散涼潤之性,既能助麻、桂達表,又善化胸中蘊蓄之熱為汗,隨麻桂透表而出也,為有雲騰致雨之象,是以名之曰大青龍也。」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青龍湯原方中更用生薑、大棗以滋汗源,鼓舞正氣,以防邪入太陰。大青龍湯方後云:「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大青龍湯發汗力峻猛,從其藥後不需「覆」可知。為防止汗多亡陽,故要求汗出後不可再汗。

此案中未用生薑、大棗,是因病房煎藥室未備。患者服藥後瀉下5次,可能是水飲之邪從後陰而出的表現,也可能是未加用生薑、大棗,正氣部分受損的原因。從患者瀉下5次而精神佳來看,考慮為前一種可能。生薑在方中還有解表發散水氣的作用,因未使用,故服藥後患者汗出並不太多。

案2 侯某,男,60歲。主因「陣發胸悶痛、憋氣4年,加重半年」於2010年6月24日入院。患者目前診斷考慮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級,慢性腎功能衰竭(CKD5期),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代謝性酸中毒,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低氧血症」等疾病,進行維持性血透的治療。患者住院期間出現腹瀉,便常規、球桿比等均無異常,給予培菲康、乳酸菌素片口服無改善,並出現發熱,X線胸片提示:「慢性支氣管炎合併左下肺感染,肺氣腫合併兩肺上葉肺大泡」。2010年7月15日診見:發熱,體溫37.2℃,惡寒,無汗,洩瀉(大便每日5~10次),小便黃。辨證屬太陽、陽明合病,治以外開太陽,內清陽明為法,方用葛根湯合葛根芩連湯。處方:葛根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生石膏30克,麻黃9克,黃芩6克,黃連6克。1劑,水煎服。患者服藥後,腹瀉止,惡寒、發熱已,體溫正常(36.8℃),停藥,次日出院。

按:《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宋代朱肱《南陽活人書·問下利者》有曰:「傷寒下利多者,須辨識陰陽。」案3患者,雖年高多病而有下利,但有發熱,惡寒之表證,而無典型的吐利、四肢厥冷、躁煩等裡證。當然,出現這些裡證的時候,我們急當回陽救逆。根據惡寒、發熱辨為太陽表證未解,無明顯裡證,故將下利辨為陽明下利。此處的「自下利」,與大承氣湯證的熱結旁流不同。大承氣湯證為燥屎內結,逼迫水液從旁而下,故非大劑硝、黃無以動燥屎。葛根湯證為表邪不解,水邪下趨,邪已有出路,與熱邪下陷之協熱下利不同,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發汗,外散水邪,陽氣能夠上達,下利自能停止。方中以麻黃、桂枝合用發汗解表,葛根升陽,以利水邪的外散,陽氣的上達。生石膏、黃芩、黃連以清陽明之熱。諸藥合用,邪去正復,1劑而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