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驗案

烏梅丸出自《傷寒論》的厥陰病篇,附原文338條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瀉久痢,近代臨床醫家用之治療各種疑難雜病屢見報導。滋陰生血膠囊為我院院內制劑,主要成分有黃芪、生地、阿膠、牛黃等,功效為益氣養陰,涼血解毒,常用來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筆者在臨床中曾用烏梅丸聯合滋陰生血膠囊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1例,效果顯著。

患者,張某某,男 ,59歲。2009年5月27日初診。

2004年6月因頭暈乏力10天入住山東省立醫院,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MDS-RA)。西醫予以康力龍、維甲酸、強的松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血象呈下降趨勢,且副作用明顯,必須定期輸注紅細胞與血小板維持正常生活,間或服用養血補腎中藥,效果不佳。2009年5月23日查血常規:白細胞1.5×109/L、血紅蛋白35g/L、血小板2×109/L。刻下症見:乏力頭暈,口乾口渴,心慌胸悶、噁心嘔吐,面色晦暗、食慾不振,飲冷即腹痛腹瀉,肛門有下墜感,牙齦出血,舌淡白,苔薄黃,脈弦細滑。證屬胃熱腸寒,寒熱錯雜,用烏梅丸加味。處方:烏梅15克,細辛3克,乾薑6克,炮附子10克(先煎),桂枝5克,川椒3克,黃連10克,黃柏5克,白芍10克,黨參12克,淫羊藿15克,菟絲子15克,地骨皮10克,鹿角膠6克(烊化)。7劑,水煎服。滋陰生血膠囊每次6粒,每日3次,堅持服用。

2009年6月7日二診:服上方效欠佳,症狀基本同前,上方辨證用方無誤,考慮應與淫羊藿、菟絲子、地骨皮、鹿角膠等所加藥物有關,致使方中寒熱不均,故囑將上四味去之,續用5劑。

2009年6月14日三診:訴服上方諸症減輕,腹瀉已止,腹痛,肛門下墜感,舌淡,苔薄黃,脈弦滑,較前有力,方知仲景之方用藥精當,不可隨意增減。上方續服7劑。

2009年6月23日四診:查血常規:白細胞1.8×109/L、血紅蛋白60g/L、血小板4×109/L,訴服上方效佳,但感風寒之邪,咳嗽,又因食生冷,致腹瀉如水,腸鳴便溏,牙齦出血加重,舌淡,苔白薄黃,脈浮弦緩,此為寒重於熱,脾陽不足,上方加乾薑至8克以溫補脾陽,加肉桂6克以補火助陽,加仙鶴草30克以收斂止血。續服,囑不適來診。

2009年7月12日五診:服上方效佳,腹瀉止,納可,但牙齦出血不易止住,舌淡白,苔白薄黃,脈弦細有力,因桂枝傷陰動血,故去桂枝,加肉桂至8克,續服。囑不適來診。

2009年9月10日六診:訴輸血間期逐漸延長,至今已有60多天未再輸血,近期未再出現腹瀉腹痛症狀,納可,牙齦偶爾出血但可自行止住,未訴其他異常。查血常規:白細胞1.9 ×109/L、血紅蛋白67g/L、 血小板12×109/L,血象較前好轉,雖仍較正常值偏低,但一直未見感染、出血不止等異常情況。囑上方堅持服用,以鞏固療效。後隨訪6個月,未曾輸血,病情、血像一直保持穩定。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干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徵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1982年由FAB協作組建議確立病名,並將MDS分為五型,其中MDS-RA為其中的一個類型。

MDS-RA屬於祖國醫學「虛勞」、「熱勞」、「血症」等範疇,一般中醫治療多從脾、腎考慮。本案患者病情病情複雜,纏綿難愈,後期出現久瀉不愈,且症狀寒熱錯雜,邪氣已從太陰、少陰傳至厥陰,當從厥陰論治。厥陰又稱一陰,其臟腑體現於肝及心包。肝與心包均藏相火,為陰中有陽之髒,陰中之陽貴在敷布,貴在條達,貴在生生不息。因而方藥選用仲景之烏梅丸與我院純中藥院內制劑滋陰生血膠囊。烏梅丸寒熱並用,使熱清寒解,肝氣條達,心包敷布,諸症自消。滋陰生血膠囊益氣養陰以助少陽生發之氣血,涼血解毒以清少陽被郁之火熱。正如唐容川《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言:「血色,火赤之色也,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週身。火為陽,生血之陰,既賴陰血以養火。」諸藥合用,使陰陽互生,少陽之氣得以條達,生生不息,而敷佈於機體,陰得陽之溫煦,陽得陰之資助,陽氣漸旺,氣血始生,用藥後患者症狀好轉,病情穩定,血象回升,並且不再依靠輸血維持生命,效果顯著。經方之妙,可見一斑。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