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外甲型H1N1流感十分猖獗,國內疫情也日趨嚴重,近日與老師連建偉教授聊及流感可防可治的話題。連建偉是國家級名老中醫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今年9月他參與了觀察診治浙江中醫藥大學一批被隔離的流感學生,運用中醫藥治療,大多都在2~3天內好轉。他認為,按照中醫理論四診合參,甲型H1N1流感可以統一在中醫溫病學的範疇內辨證施治,並提出了以下治療三方:
臨床辨證論治
外感風熱,內有痰熱:發熱,口乾,咽痛,咳嗽,咯痰色黃,苔薄黃膩,脈浮數。
治法:疏散風熱,清肺化痰。
主方:桑菊飲合葦莖湯加味。組成:桑葉10g,菊花12g,杏仁10g,連翹12g,薄荷6g,桔梗6g,甘草5g,蘆根30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病為風溫之邪襲肺,感受溫邪,故見身熱,口乾;肺失宣降,故氣逆而咳。治當辛以散風,涼以清肺為法。本方用桑葉清透肺絡之熱,菊花清散上焦風熱,並作君藥。臣以辛涼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風熱,桔梗、杏仁,一升一降,疏風解肌,肅肺止咳。連翹清透膈上之熱,蘆根清熱生津止渴;薏苡仁、冬瓜仁清肺化痰,均為佐藥。使以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共奏疏風宣肺,清熱化痰之功。若濕邪偏盛者,可加藿香10g;熱毒偏盛者,可加金銀花30g,板藍根15g。
表證已解,痰熱內蘊:發熱已退,咳嗽聲重,咯痰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肺化痰。
主方:葦莖湯合二陳湯主之。組成:蘆根30g,薏苡仁30g,冬瓜仁20g,杏仁9g,制半夏9g,橘紅6g,茯苓15g,甘草5g。
方解:表邪已解,故身熱已退;痰熱蘊肺,肺失清肅,故咳嗽痰多,咯痰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皆痰熱內盛之象。治當清肺化痰。方中蘆根性味甘寒,善清肺熱,故用以為君。冬瓜仁清熱化痰祛濕,能清上徹下,肅降肺氣;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熱,下利濕濁,二者共為臣藥。杏仁止咳化痰,制半夏、橘紅下氣化痰,茯苓清肺化痰,均為佐藥。使以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共奏清肺化痰之效。
邪退正虛:發熱已退,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偶有咳嗽,或有少量白痰,苔薄白膩,脈虛緩。
治法:培土生金。
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組成:黨參15g,炒白朮10g,白茯苓15g,炙甘草5g,陳皮6g,山藥20g,白扁豆12g,蓮子肉12g,薏苡仁30g,砂仁6g,桔梗6g。
方解:病邪已去,正氣受傷,土不生金,故四肢倦怠,食少咳嗽;苔薄白膩,脈虛緩均為脾肺氣虛,痰濕不化之征。方中黨參、白朮、茯苓、甘草補氣健脾,山藥、扁豆、蓮肉補脾滲濕;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止咳,且以載藥上行。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培土生金之功,以治療熱病恢復期,脾肺氣虛之證。
預防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優勢之一,浙江中醫藥大學有萬餘名學生,屬於大集體生活區,為了控制流感的暴發,用中藥未病先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主要方藥組成:桑葉10g,蘆根15g,藿香6g。連服3天。
方解:桑葉辛涼,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正可預防秋冬燥熱傷肺的流感;蘆根甘寒,清熱生津,除煩利尿,其淡滲利濕之性,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正如葉天士所謂:「或透風於熱外,或滲濕於熱下;不與熱相搏,勢必孤矣。」藿香味辛微溫,解表和中,芳香化濁。本方有疏風清熱,化濕利尿,預防流感之效。素體熱盛者也可以加板藍根、甘草同用。
甲型H1N1流感屬於中醫溫病學的風溫範疇。只要辨證正確,及時治療,大多能應手而愈。預防之法功不可沒,而且方小、藥輕、價廉、效宏。(龐德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