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與習慣性流產的防治

凡妊娠不到20周,胎兒體重不足500克而中止者,稱流產。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其臨床症狀以陰道出血,陣發性腹痛為主。臨床上導致先兆流產或習慣性流產者,多由腎虛、脾弱、氣血不足,沖任二脈受損所致。

病因病機

首先,腎氣不足或縱慾傷腎是致流產的重要原因。腎氣的盛衰在妊娠後起著重要作用,醫家張錫純說:「男女生育,皆賴腎臟作強,腎旺自能萌胎也。」《女科經論》也云:「女之腎臟繫於胎,是母之真氣,子所繫也,若腎氣虧損,便不能固攝胎元。」故古人有「腎以載胎」之論。《女科證治》指出:「保胎以絕育為第一要策,若不知慎戒,而觸犯房事,三月以前,多患暗產,三月以後常致胎動小產。」《景岳全書》也說:「凡受胎之後極宜節欲,以防泛溢,如受胎三月,五月而每墮者,雖薄弱之婦常有之,然必由縱慾不節致傷母氣而墮者為尤多也。」可見腎氣不固,腎失閉藏是致屢孕屢墮之重要原因。

其次,氣血不足或內臟損傷,不能滋養胎元,致使胚胎不能正常發育,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葉天士云:「婦人有孕,全賴血以養氣,氣以護之。」氣血充盛,相互協調,方可養胎無憂,若內臟所傷,七情過度致氣血不和,沖任失調,均可致流產、習慣性流產。氣血賴後天脾胃之化生,若脾氣不足或肝脾不和,致嘔惡不食,常致水谷精微不足,母體虛衰難以養胎。

此外,婦人妊娠後勞力過度,或跌扑閃挫,均可傷及沖任二脈。沖任二脈虛損,難以維繫胎元而致胎漏小產者也為常見。

治療

對於流產的防治,母體有其他疾病導致流產者則應先治母病,病癒則胎孕自安,若因胎元不固致流產者,治療重在安胎,胎安則病自愈,治療上主要在於固先天腎氣。由於長養胎兒在於母體後天脾胃所生化之氣血,故總的治則應補腎滋腎,輔以健脾,調理氣血,使腎與脾,先天與後天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相互資助,以固胎元。《景岳全書》云:「凡妊娠胎元不安者,證本非一,治法不同,蓋胎氣不安,必有所因,或虛或實,或寒或熱,皆能為胎氣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

臨床筆者以補脾腎養氣血為原則,對流產者以傅氏二天湯加減治療:黨參30克,焦白朮15克,熟地30克,當歸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扁豆10克,杜仲10克,菟絲子15克,桑寄生9克,阿膠10克,芥穗炭6克。氣虛者加生黃芪18克;體寒者加艾葉9克,黃精10克;伴噁心嘔吐,砂仁5克,陳皮5克;有熱加黃芩10克;腰痛加狗脊10克;腹痛加白芍12克,甘草6克。以筆者經驗,此方治療流產5劑即有良效。

對於習慣性流產者,妊婦體質必已衰弱。可以丸藥服之以緩圖之。方用補腎固沖安胎丸:菟絲子240克,續斷120克,阿膠120克,熟地180克,鹿角膠90克,白朮120克,黨參150克,紅參50克,杜仲90克,枸杞子120克,巴戟天120克,當歸身90克,砂仁15克,大棗50枚,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3個月為一療程。堅持服用有良好的效果。

預防

對於流產一定要合理預防:一是孕後禁房事,以免擾動子宮影響沖任;二是切勿過度勞累;三是勿涉水或坐浴;四是避免七情過度,為情志所傷;五是不可過服寒涼、辛熱,瀉下及犯胎之品;六是慎防跌仆閃挫,保證胎兒無憂。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