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六淫實質及病理內涵的現代化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為「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是無害的。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暴熱、暴冷),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便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這種情況下的六氣,便稱為「六淫」。是屬於外感病的一類致病因素——病因學內容。因而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對其本質或內涵的現代化研究,是實現中醫現代化、科學化的突破點。那麼,中醫現代六淫所表達的仍然是異常的自然之六氣嗎?仍是一種單純的病因嗎?也是一類病菌嗎?下面,就讓我們從現代疾病病理學理論出發,進行「西醫中化」式的分析和探討這個問題。

現代醫學疾病性質發生的基本過程與機制

現代醫學證明,疾病的發生原因有外部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外因),也有機體自身內部各種調節功能、代謝及物質失常的因素(內因)。而依據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產生作用。這就表明,外部環境、氣候、生物、理化因素僅僅是致病的一個條件,而機體自身內部的各種複雜變化,包括調節功能、物質代謝等等,才是決定疾病發生發展、病性病症的關鍵因素,是疾病病理機制及病理性質研究的重點內容。此也正是中醫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醫學內涵。

那麼,機體發病之後,有哪些方面或類型(如,結構、功能、物質)在發生著變化呢?從現代醫學病理學角度來說,疾病不同性質的形成主要由:產生不同致病因子、影響不同性質類型的細胞功能、損傷細胞的結構、損害臟器的不同組織結構、影響不同臟器功能,這五大方面而決定,從而表現出不同臨床症狀。而每一方面、每一層次與類型的改變,在功能、結構、物質上,都有六個方面的變化。這就有可能既類似中醫的六淫的性質,又類似「衛氣陽液血陰——六期」的病性理論特徵。

另外,從疾病病理變化形成的機制調節方式來說,各種臟器組織細胞及因子的功能、結構、代謝性改變,都是通過神經、細胞、體液這三大途徑的調節作用而實現的。即,當機體的神經中樞、神經細胞、神經遞質;或臟器組成細胞、組成物質;或機體體液中的免疫和內分泌等等各種細胞、各種因子出現異常變化時,就進行代償或失代償性調節。從而造成某臟器組織細胞的結構、功能、代謝出現改變,導致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中醫六淫表達的並非真是疾病病因 實質上是病理性質

從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以及病變性質特點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我們中醫學的六淫理論,雖然它歸屬於病因,屬於氣候環境的外因,但現在它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領域,無論是外因還是內因,都無法全面、準確、科學的反應或揭示疾病發生的原因。也就是說,六淫無法或不能與病因劃等號,六淫所表達的涵義完全不是病因內容。這就阻礙了中醫的現代化。

其實,隨著歷代中醫學者的不斷研究與觀察,早就發現臨床中不僅有「非其時而有其氣」的情況,也有「感了寒氣而發為熱性病」的現象。於是,六淫其所包含的意義,便超越了它原有的氣候性、病因性之涵義,已經完全變成了反應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病性」概括型概念或理論。六淫,它與中醫「陰陽」一樣,是抽像化了的病性認識方法以及概念。即被中醫學家們抽像化、理論化為:凡有六氣當中類似於某氣性質變化與表現的病症,就定為該邪氣侵犯所致。這樣以來,中醫六淫所表達的就不再是客客觀觀的致病因素——病因了,而應當是病理變化特徵的反應——即表現病理性質的「發病學」。這樣就能解釋:六淫在發病過程中,為什麼可以相互轉化,如寒邪入裡可以化熱;暑濕日久可以化燥傷陰等。可見,中醫六淫其實並非真是疾病病因,並非真正有風寒六淫進入了體內。那麼六淫之所以能夠指導臨床,就是由於它表達或反應了疾病發生之後的變化特徵、病理性質、相互關係等醫學規律,因而六淫應當是疾病病性病理學的核心理論與概念。中醫六淫和傷寒論的六經概念一樣,是對疾病臨床病理表現特徵的一種概括,不過六淫主要反應的是臟腑組織結構上的變化特徵。

現代醫學認為,作為真正的病因,從疾病發生到痊癒都應當是穩定不變的,是不能或很難相互轉化的!而病變的性質,一直隨著病情程度的發展而變化。而疾病主要在病理形態或機制上,常常發生著不斷變化。那麼,中醫六淫隨著病情或病期的發展而不斷轉變的事實,就表明:中醫六淫應當是對疾病發生、發展變化過程的規律與機制之探討與認識。這就提示我們對於六淫,應當立足於現代醫學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機制,進行比較性的分析與研究,再通過抽像化、哲學化的總結歸納,形成疾病現代發病理論的中醫化,達到「中化西醫」之目的,從而就能揭示或發現中醫六淫所代表的現代疾病病理性質上的本質與內涵,為其科學性提供現代醫學基礎。而不能把六淫簡單當做病因病邪,去研究它在現代醫學病因學方面的實質。

六淫的現代病理內涵與實質

從前面我們對六淫內涵的大致分析,可以看出,六淫的實質與內涵應在疾病病變性質當中,而從現代醫學病理學理論來說,各種致病因素,首先影響了某個神經、或某部細胞、或某種物質,通過這三種途徑或機制,然後才導致某臟器、組織、細胞、因子在各種(衛氣陽液血陰)功能上出現虛變、實變、或六淫變;在結構上出現六淫性不同損傷,在物質上出現六淫型致病因子。這樣就造成了不同的臨床病理變化與臨床各種病症表現。所以,六淫的內涵與實質應包括臟腑、組織、細胞及因子四大方面的病變內容。

1、從機體外部表現的臟腑層面來看,病因病邪影響不同臟腑器官,則會出現不同臨床表現:大腦中樞損傷之病,多見「風」性病症。肺部病多見「痰"性病症。心血管病多見「火」性病症。肝臟病變多見「濕熱」性病症。腎臟病症多見「水」性病症。胃部疾病多見「寒」性特徵病變,脾或腸道病症多見「濕"性病症。胰腺疾病多見「燥」性病症。故稱此為「六淫性臟器"。因為,即是寒性、或濕性致病因子,一旦損傷大腦,常常就會表現出「風」性邪變症狀。所以,就把大腦歸為「風」性臟腑。余此類推。

2、從機體內部變化的組織層面來看,各種病邪因子損傷不同組織,就會表現不同病理性質的特徵,換句話說,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容易受到特定性質的病邪因子之損害。如病邪傷及任何臟器的:皮膜組織及神經,就容易表現出風性病症。傷及肌肉結構及神經,就容易表現出寒性病症。損害血管脈道,就表現出熱性病症。損害其體液代謝,就容易表現出濕(及痰飲)性病症。傷及血液運行,就表現出火(毒、瘀)性病症。傷及細胞內液或內分泌腺,就表現出燥性病症。這是依據臟腑的組織病變來分類,故稱為「結構性六淫」。

如果損害到臟腑組織相關聯的六大(衛氣陽液血陰)功能性「系統」,出現臟腑功能失調,表現出相應的風寒暑(熱)濕(痰飲)火(毒瘀)燥性六淫型臨床病症。如,免疫功能變化容易表現風性病症;臟器微循環損傷容易出現寒性病症;大動脈、水液系統、血液系統、細胞內液損害分別容易發生暑(熱)濕(痰飲)火(毒瘀)燥性病症。故稱為系統「功能型六淫」。

可見,這六大組織結構,既是中醫臟腑的「衛氣陽液血陰」,這六大功能的現代醫學之實質與基礎(這個問題,另有專門論述)。又是臟腑組織之「結構性六淫」病症的現代醫學基礎與實質,所以,這二者的六淫「邪性」病理變化,往往和其相對應的組織結構相關聯或相對應。而臟腑「衛氣陽液血陰」功能的「虛變」,所表現出的病邪病症是:陽虛則寒、陰虛則熱、氣虛生濕、血虛生風、衛虛生火(毒)、液虛則燥。此即是「內生六淫」的特點與實質。

3、從機體微觀結構的細胞層面來看,致病因子損害器官組織的各種細胞後,就會表現出性質、功能、結構上的不同六淫特徵變化。

如果損傷了六大系統的細胞功能,就出現各細胞的功能性變化,並表現出六淫徵象,稱為「六淫型細胞」。如,肥大細胞容易出現風性病變;中性粒細胞容易出現熱性病變;肌肉細胞容易出現寒性病變;T細胞或內膜細胞等等容易發生濕性病變;損害血細胞(血小板)容易造成毒性病變;損害內分泌性細胞容易造成燥性病變。

如果損害了任何臟器組織的細胞結構,各種組織結構就會表現出隨著病情或病程的發展,而出現不同的六淫性損害變化,如,炎症後細胞就表現出變性、滲出、壞死、增生等變化。在變性後還伴隨著毛細血管的缺血、或充血,這就可以看做細胞結構的風、濕、痰、瘀、以及寒、熱性邪變。而細胞的化生、萎縮,可看做毒、燥性邪變。故可稱為「細胞性六淫」。

4、從機體微觀物質功能的分子層面來看,機體中各種毒素、營養物、各種因子、離子等等,一般都有其特定的臟器和細胞靶點或功能,據其所調節的臟器或細胞的不同功能特徵,就可以確定為某種邪因子。如,組胺能引起衛細胞的功能變化,故屬歸為「風性因子"。白三烯等易引起表髒肌肉組織的寒性病變,歸屬於「寒性因子」。白介素多能介導致熱反應,可歸為「熱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等可促進細胞及病菌的死亡,可歸為「濕痰性因子」。血栓素易致血液瘀積,可歸為「瘀性因子」。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六淫型因子」。

5、從機體外部氣候環境因素來說,機體如果受到某種氣候環境的劇烈、或異常刺激,通過神經調節機制,就可能影響機體臟腑組織及細胞的各種功能代謝,造成相應臟腑組織細胞的病變及一系列臨床症狀,這是我們中醫傳統而原始的六淫理論,但現在看來,它才是六淫病變特徵真正的一種病因學內容。故可以稱之為「六淫性氣候」。

綜上所述,現將六淫所包含的內容,總結歸納如下:

臟腑功能:衛——氣——陽——液——血——陰形成「功能型六淫」

臟腑結構:膜——肌——脈——液——血——津形成「結構性六淫」

組織病性:風——寒——暑熱—濕——火毒—燥

各種組織結構細胞的病理變化特點為:

細胞類型:肥大—肌胞—中性—免疫細胞—血小板—內分泌—癌細胞

細胞病性:風——寒——熱——水濕—痰飲—瘀——燥———毒

細胞病變:變質—缺血—充血—水腫—壞死—增生—萎縮——化生

各種體液物質因子的病理致病特點為:

因子類型:組胺—激肽—白介素—壞死因子—血栓素———毒素

因子病性:風——寒——暑熱——濕痰飲——瘀——燥——火、毒

可見,通過這種六淫理論,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會有寒熱錯雜、痰熱互見、虛實夾雜等等,臨床辨證論治過程中的複雜情況,其實是熱性細胞、與細胞痰濕性變化、以及風性因子、或者寒型臟腑組織這樣一系列、不同層面的損傷,整合在一起而引起或形成的疾病病理變化狀態或證型。因此,在臨床用藥時,也就有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等等表面上看似相互矛盾的治療方法或藥物組方;於是就能理解為何不同成分的中中藥,能有相同的中醫治療功效,等等,各種中醫臨床中的疑問或現象。當然,也能發現六淫邪變,其實與機體體液及物質代謝失常引起的痰、濕、毒、水、瘀、飲性病理變化密切相關,並可稱此為「六液邪變」,而且可分為臟腑功能型、細胞變化型、體液物質型三大類。

同樣,由於機體臟腑、組織、細胞、因子的調節,一般有神經、細胞、體液三種方式,所以,不僅機體發病後的臨床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而且對各種臟腑、組織、細胞的六淫型變化,也可按照其形成或引起的方式分為神經性(功能性)、細胞性、物質分子型六淫。如,神性寒邪變、胞性寒邪變、質性寒邪變三大類型。這種分類方法,簡單、明確,因此容易被臨床辨證論治過程中所應用,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向這個方面進行探討或發展。

當然,這種對中醫六淫內涵的現代化研究,是運用「西醫中化」的思想或方法,進行的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化研究,所以,它主要是為中醫現代化或中醫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新思路,至於其內涵的正確性有待大家繼續或深入探討。

中醫六淫病理研究的意義與發展方向

通過對中醫六淫概念的現代實質及內涵的全面發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和西醫一樣,都是研究與反應機體疾病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那麼它們研究的對象或主體是相同的,其研究的疾病發生的本質或規律也肯定只有一種,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雖然對一種疾病或一個理論的認識與表述方法或概念各不不同,但它們所反應的疾病內涵或實質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中醫的名詞及概念所包含的內涵,在現代醫學當中一定能找到具體內容。也就是說,中醫一定能夠現代化,西醫其實也能中醫化。所以,

第一、中醫六淫可按照西醫學的宏觀性(臟腑)、微觀性(細胞因子)或形態性、功能性病理損害進行各種分類與研究,從而達到其理論及內涵的現代化。其中,組織及細胞層面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是中醫六淫現代病理實質的核心內容,是我們當前臨床辨證論治過程當中的主要依據。我們運用藥物治療或調節、及修復的就是機體發生變化了的結構、功能及物質分子,而不是把真正的六淫邪氣給驅除了或殺死了。因此,我們現代中醫學應當重新對傳統疾病病因學理論與概念,進行研究與確定,針對真正的疾病病因,進行中醫哲學思維的認識或總結歸納,實現中醫病因學的現代化。

第二、中醫傳統的病機十九條,其實就蘊含了六淫的抽像性、多元性、綜合性內涵或特點,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厥固洩,皆屬於下;……。從這些內容中就可以看出,六淫的內涵與臟腑功能改變的病機、病性密切相關。因此,我們中醫現代化的研究,還應當以傳統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理論為依據,進行其各種現代內涵的探討,使其理論具有現代醫學實質或基礎。增強其理論內涵的科技含量。

第三、隨著我們對六淫、衛氣陽液血陰等等,中醫病理核心理論內涵的現代化、規範化研究與發展,我們就要接著開展或進行中藥藥理、藥物效用、藥效成分、藥品劑型等等方面的現代化、規範化研究,使其理論或作用明確化、科學化。同時,應用「西藥中化」的思想方法,進行西藥中藥化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把西藥的藥效中藥化,把西藥的藥理以及西藥組方中醫化,把天然中藥與現代生物化學藥品統一起來,從而建立健全現代化、科學化的現代中藥藥典。

第四、由於現代病理學已經由解剖病理學、細胞病理學,發展到了更微觀的分子病理學。所以,我們首先要完善中醫理論與臨床、病理與藥理、病因與發病等等各種內容或概念的「西醫中化"思想與研究方法;其次,我們還要把這種方法深入化,也同現代醫學那樣,向更微觀的分子領域滲入,從而為探索六淫在細胞分子層面的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深入發展,探索六淫與基因或受體、酶蛋白等等之間的關係。從而,最終建立中醫分子水平的病邪、病理概念與理論,建立科學的、完善的現代中醫病理學,並讓中醫哲學思想永遠指導中醫的各種科學研究,讓中醫永遠成為醫學精英,永遠走在世界醫學的最前沿。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