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醫的簡便廉驗

談到中醫,很多人會說,中醫有簡、便、廉、驗的特色,之後,就語焉不詳了。說明很多人對中醫及其特色的認知,還不夠全面與準確。

中醫是中華民族生命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她是在中國特有的身心統一主體性哲學思想指導下,以道統術,綜合運用中醫理、法、方、藥,以確保人類身心康靈的生命藝術。《周易》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對人類生、老、病、死、苦的自覺關注、關愛,即人文關愛,是傳統中醫學的根本特質,醫易相通的根源即在於此。在此之上,才彰顯出簡、便、廉、驗諸種特色。

一、「簡」。簡有簡單、簡略、質樸等義,針對中醫,則是簡省,直指人類身心性命,絕不雜亂,而不是一般意義的簡單;簡是簡約,能從人類萬般病象中歸納陰陽平衡與身心統一之理,徹底貫通形而上與形而下,所以更不是簡陋。

二、「便」。便指方便合宜。可不要小看了「方便」二字,《大日經》云:「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中醫的方便,是能圍繞人的身心康靈,在人類生活的全體時空與處所,從容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術,為人類生命品質的昇華,提供種種幫助。

中國先民「逐水草而居」,就是擇居處;農耕桑蠶,是為了「適寒溫」;食物搭配適度,不過饑不過飽,即是「和飲食」;勞逸結合,居移氣,養移體,即是「慎起居」;《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即是「調情志」;至於「靜以修身,儉以養廉」,則是中醫「養神」的上乘功夫了。

此外,我們依據《黃帝內經》經絡理論,無論養生、防病、治病還是康復,既可用三稜針放血,又可用毫針刺療,畏針者可用指針、杵針;還可砭石(刮痧)、按摩、沐浴等等,中醫特有的人類經絡理論,甚至為人類溝通先天和後天都提供了通道。我們再看中醫給藥的方便,就更說明問題了。一般說到中藥,多以為只有湯藥,其實還有膏、丹、丸、散等,可謂氣象萬千。一是膏劑。如目前常見的貝母雪梨膏、急支擴漿及各類養生膏方,一般通過濃縮藥汁加糖再調龜膠、鹿膠或阿膠而成,也有白酒浸泡中藥濃縮後加糖(糖尿病患者改糖蜜素即可)、膠調製而成,既便於保存,又便於長期服用,更兼口感良好,針對需要較長期服藥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彰顯出特別的優勢。二是丹藥。道家醫學最具特色的升丹、降丹,因以水銀為主藥(含汞,具毒性),故對頑固性皮膚病,相當於以毒攻毒,療效非常顯著;再有兌丹,即不同藥物通過特殊方法成粉,按一定比例調配而成;另有烤丹,如西瓜霜,即西瓜開眼,內入芒硝,即有液體從西瓜皮滴出,瓦罐盛之,烤乾即得,對各類口腔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三是丸劑。分水泛丸和蜜丸,即將藥物先加工成細粉(古代是先鍘刀切碎,再經碾槽碾細,雙網羅篩反覆篩後即得。現代有粉碎機,就更方便了),以藥汁或煉過的蜂蜜調和後成形,著名如「十全大補丸」(蜜丸)、「通宣理肺丸」(水泛丸)攜帶及服用都很方便。四是散劑。即直接將單味或多味藥物打成細粉,開水、白酒、醋等調服或外敷,亦或裝膠囊均可,著名的雲南白藥即屬於散劑。五是藥酒。具體取復方藥品浸泡白酒而成,或內服或外擦,可根據臨床需要擬定。六是沐浴液。即相關藥物煎水(或再濃縮)而成,原液或加水稀釋,用於沐浴或浸泡雙腳等。七是「薄貼」。即膏藥,過去民間有一謎語,「外圓內方是銅的,外方內圓是貼的」,說的即是銅錢與膏藥。最普及的是黑膏藥(俗稱狗皮膏藥)和黃膏藥,即以油加藥先煉膏,至滴水成珠之際,攤於牛皮紙或桑皮紙而得,多用於瘡瘍和跌打損傷。

三、「廉」。廉有節儉不貪、狹窄等義,這裡指因人制宜,不浪費人力和物力。對應中醫而言,是依據生命個體的承受度採取適度治療。

若依臨床而言,一是《黃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最集中表現了中醫「廉」的思想。具體而言,是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復。這是目前全國推廣治未病科室建設的由來。因為「治」有「治理」的含義,即依據人的健康需求,圍繞創新社會健康管理,將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各環節一以貫之,不僅防病治病,更追求健康人生。二是對證下藥減少程序。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判斷患者右下腹疼痛,是否是闌尾炎,只要點按闌尾點(專穴),若有劇烈疼痛,則定是闌尾炎;若無疼痛,則一定不是闌尾炎,更無須拉開肚皮實證了。對應膽囊炎,人體經絡有專門的膽囊點,道理是一樣的。再說高空墜落而休克的患者,心跳血壓無從察考,中醫根據陰陽之理,可立即確定給藥方向。如捲縮一團者,必屬陰證,臨床應選溫熱藥;而四肢大張者,必屬陽證,臨床即應以清涼藥對治了,這都是中醫「廉」的表達。另如周述炎先生所說:「比如微循環障礙,很難準確診斷是哪幾根毛細血管不通;就算能診斷,也沒有疏通的器械;就算有器械,也花不起那個錢,或冒不起手術風險。服用活血化瘀藥,全身走一遍,目標雖不準確,卻多能解決問題。」(《哲學與天真按摩》)這是中醫以相對宏觀的視角,對應人生現狀選擇適度治療的理法。

四、「驗」。驗有驗證、效驗等義,這裡特指臨床療效。中醫從扁鵲治屍厥,華佗配製「麻沸散」,張仲景治傷寒,孫思邈治麻風病,吳又可、葉天士、吳鞠通治溫病(現在的各類熱性傳染病,如甲流、非典等均是),唐宗海治血症(各類大出血),李仲愚先生1945年成功救治彭州霍亂等,均屬於中醫「驗」的內涵,是非常可觀的。就目前西醫西藥高度發展的背境下,其對病毒性感冒發燒、類風濕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皮膚病、各類慢病及康復理療等,中醫仍有明顯的優勢。

以上,是中醫「簡、便、廉、驗」的基本內涵,根源於人文關愛,所以能將身心統一的中醫哲學與普世精神結合,真正服務人類的身心康靈。明白這些道理,理解中醫的特質、把握中醫藥真正的特色與優勢也就相對容易了。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