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幹薑湯是醫聖仲景《傷寒卒病論》中的一張名方,臨證若使用恰當,可治療許多疾病。筆者拜師顧植山先生之前,雖已在臨床工作30餘年,但使用此方療效滿意者少。參閱歷代醫家之詮釋,亦多深奧難懂,很難用於實踐,令筆者對本方之應用百思不得其解。
2015年3月~5月期間,筆者隨顧植山先生侍診,親見先生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多例,而個個效如桴鼓。診餘暇時,筆者剖析自己之前運用此方療效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沒有準確把握此方證的病機和時機,二是藥量偏小,三是怕病人嫌麻煩沒有遵守原方煎服法。待回到單位獨立應診後,筆者再運用此方,療效大增。茲就跟師顧植山先生學習運用柴胡桂枝幹薑湯的點滴體會記述如下,並就正於同道。
識病機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在仲景方中凡兩見:一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147條,二是《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第147條云:「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顧植山先生認為,少陽為樞,不僅是表證傳裡的樞機,也是三陽證轉入三陰的樞機。因此,少陽證多有兼見證,如少陽兼表的柴胡桂枝湯證,少陽兼裡實的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證。而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則是與大柴胡湯證相對的方劑,是少陽兼裡虛寒之證。如此,則兼表兼裡、裡實裡虛具備,少陽為樞之意義才完美。
仲景於146條論少陽兼表的柴胡桂枝湯,緊接著在147條論少陽傳入太陰的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其用意之深,令人深思。柴胡桂枝幹薑湯和解少陽,兼治脾寒。胸脅滿微結,但頭汗出,口渴,往來寒熱,心煩諸證,均為病在少陽,樞機不利,膽熱鬱於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則因少陽樞機不利,影響氣化;二則因脾陽不足,脾液傳輸不及也。
握時機
2015年3月至5月跟師期間,筆者見顧植山先生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可謂百發百中。期間,大部分患者既沒有膽熱之口苦,也沒有脾寒之便溏。乃知顧植山先生運用柴胡桂枝幹薑湯的依據是:春三月少陽之氣升發,只要脈弦,特別是左關脈大,再有柴桂乾薑湯證中的一證即可。
遵照原方劑量比例
顧植山先生說,經方是先賢多年臨床實踐經驗和智慧的結晶,首次使用宜盡量遵照原方,不要隨意加減,劑量可以比原方小,但比例不能變,否則有效無效無從考證。顧先生開柴胡桂枝幹薑湯的劑量一般是:北柴胡30克,川桂枝15克,淡子芩15克,天花粉20克,淡乾薑10克,生牡蠣10克,炙甘草10克。
重視原方煎服方法
湯劑的療效與其煎煮質量密切相關。顧植山先生臨床十分重視古方的煎服方法,他說,運用古方,尤其是經方,煎服方法也需要遵照古人。顧植山先生臨床運用大、小柴胡湯,三瀉心湯及旋覆代赭湯等,都是按照《傷寒論》中的煎煮法交代給患者。如他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處方下會註明:「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日三次」。
病案1
蔡某某,女,30歲,上海人,2015年4月4日初診。主訴:乳汁外溢6年。患者6年前順產一男嬰,哺乳一年斷奶,斷奶後仍然乳汁外溢,每日約20~30毫升,曾服逍遙散、歸脾湯等方劑無效,刻下經前乳房脹痛,經行即緩解,冬季手足冷涼,春季略有口乾,無口苦咽干,飲食可,眠可,月經正常,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左關脈大。
處方:北柴胡30克,川桂枝10克,淡乾薑10克,炒黃芩15克,生牡蠣12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14劑水煎服。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日三次。
二診(2015年4月18日):乳汁外溢明顯減少,僅在擠壓時擠出1~2毫升,正值月經來潮,經前乳房脹痛消失,原方繼服7劑,煎服法同上。
2015年5月30日隨訪,已無乳汁外溢,余症亦均消失。
病案2
胡某某,女51歲,江蘇南通市人,2015年4月3日初診。主訴:皮膚丘疹伴瘙癢3個月。患者皮膚丘疹以面部、頸項、雙手暴露部位為主,瘙癢難忍,上午較重,丘疹色淡紅,無口乾口苦,大便不成形,日一次,睡眠可,月經正常,舌尖紅,苔白膩,脈弦,左關脈大。
處方:北柴胡30克,川桂枝10克,淡乾薑10克,炒黃芩15克,生牡蠣12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西防風10克,白蒺藜15克。14劑水煎服。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日三次。
二診(2015年4月17日):面部丘疹未再發作,頸項及雙手偶爾出現散在丘疹,輕度瘙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加生白芍15克以養陰和血。7劑,煎服法同上。
2015年5月30日隨訪已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