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院校的畢業生,在面對就業時經常感到茫然,認為只有到三級甲等醫院工作才會有發展前景,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
常言道: 「真正的中醫在民間。」古往今來,多少泰斗,多少大醫,他們的成功就是在基層一步一步幹起來的,我們最為熟悉的醫聖張仲景,他是一邊做官,一邊中醫坐堂,為百姓解除病痛,寫下了不朽名著《傷寒雜病論》。我們身邊的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在農村衛生所一幹就是15年,他注重學習和積累,人們稱他為中醫活字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中醫的醫療服務優勢在基層,基層的醫療服務的優勢在中醫」。要想成為大醫,筆者認為應做到如下四個方面。
「學一學」夯基礎
大醫是指德高博學技精的名醫生。溫病大師葉天士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又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無輕言醫。」這是80歲的葉天士在臨終前囑咐子孫的話。從中可以瞭解到,對一個學醫者的基本要求,頭腦愚鈍、反應慢、記性不好的人,不喜歡讀書、不勤奮用功的人,即使學了醫,也很少不害人的,就是用藥當刀,會傷到人的性命。
中醫學堪為 「文、史、哲、醫四位一體」之學,需要世代傳承。要想成為大醫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師。而從入門到登堂入室,成長為一名中醫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學醫者要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書看得越多,掌握的知識就越豐富,對臨床複雜多變的疾病的應變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所以說,要想當好醫生必須注重學習、注重積累,必須要學習下列書籍:中醫經典類,如《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內經選讀指要》、《傷寒論臨床應用》等。歷代醫家名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傷寒總病論》、《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本草綱目》、《景岳全書》、《醫學源流論》等。當代醫家名著如《中醫存亡論》 、《岐黃醫道》、 《周易與中醫》、 《思考中醫》等。醫案類如《葉天士醫案大全》、《中醫歷代名醫驗方析要》、《古今醫案匯粹》、《干祖望醫話》等。
除上述書籍之外,更要通讀《道德經》、《論語》、《孟子》、《山海經》、《易經》等中國古代文化讀本,還要瞭解瀏覽《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夢溪筆談》等史學名著,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科技的瞭解,為全面瞭解中醫、正確理解中醫理論和掌握中醫醫療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動一動」勤實踐
醫學是一個重視實踐的應用科學,中醫學也不例外。有一位學者曾說過:「醫生如果失去了病人,那麼醫生這個職業也就沒有了。」由此而言,醫生只有對患者進行醫療實踐服務,醫生這一職業這一稱謂才會有鮮活的內涵。醫學畢業生應多臨床,早臨床,在臨床實踐中反覆思考摸索,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學以致用。基層醫療單位醫療設備相對簡單,適合運用中醫看病。中醫診病,主要採用「望、聞、問、切」的方法;中醫治病,一根銀針,簡單的幾味中藥就能解決。在基層,醫生第一時間接觸患者,患者多,病種全,鍛煉實踐的機會也就越多,經驗也多,更適合全科醫師的培養。而大醫院,分科細,病種單一,而且患者到大醫院來,就直奔專家去了,剛畢業的年輕醫生診病的機會自然會少些,實踐的機會也就少一些。所以,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去為上上策。
筆者認為,在基層工作要養成良好的醫療工作作風,在醫療工作中要做到「七細」,即:登記要「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生活習慣、既往史等;採集現病史要「細」,包括患者主訴、主證、兼證等;體格檢查要「細」,充分運用「望、聞、問、切」、「視、觸、叩、聽」及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治療和觀察要「細」,對自己處置不了的,必要時向上級醫院轉診;追蹤要「細」,對已治療過的患者、出院患者、轉診患者要進行跟蹤調查,對病情愈後進行綜合評估;醫囑要「細」,做到藥味盡量少,價格盡量便宜,煎服方法盡量簡便;膽大心細,勇於實踐,臨證做到心中有數。
「笑一笑」重服務
服務好是醫生醫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為一名合格的醫者,要理解人,同情人,寬容人。「微笑服務是最好的服務方式」,對著患者微笑是人性化服務的最好開始。患者對醫生微笑,是對醫生的信任。醫患相互微笑,給予對方理解與信任,減少醫患摩擦,對診療工作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有患者的理解與配合,醫療過程才會有保障,治療效果才會彰顯。醫生重服務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醫生要注重服務細節,包括著裝、談吐、舉止。
2、對患者整個診治過程給予監管,包括疾病的發展、變化、轉歸、藥有無毒副作用都等介紹清楚。
3、精打細算,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不必要的檢查堅決不做,用藥做到「中病即止」。
「想一想」多總結
人們常說:「醫生老來香,看病找老醫生。」筆者也時常領悟到這一點。老醫生之所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是因為他們歲數大了才得以信任,而是老醫生日積月累的醫技積澱的結果,他們年輕時跟吾輩一樣,從零做起,培養興趣與愛好,刻苦專研、勤於實踐、善於總結、樂於奉獻、忠於服務的結果。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就注定要終身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只有學得多,懂得多,才會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注重理論與臨床的銜接,應從接診、查體、診斷、治療、愈後、康復、預防諸方面考慮。既繼承又創新,承古而不泥古,在不斷總結中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基層是培養全科醫師的搖籃,是醫學畢業生們成才的集結地,是近民、親民,服務於民,實現醫患零距離溝通,減少醫患摩擦,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佳平台。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去是政府解決醫學畢業生們就業難的最好安置去處,也是衛生行政部門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的最好舉措,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去是自己日後成就大醫最為理想的人生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