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傷寒溫病 規範辨證理論(下)

辨病因病機

包括致病因素與病理機制。

1、致病因素 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情志不遂,飲食失宜,勞逸過度,痰飲、瘀血、結石,跌、打、扭、挫等。

2、病理機制 包括衛外功能失職,正邪相爭,開合失司,官竅與肢體關節不利,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正氣損傷,臟腑的陰陽氣血精津虧虛,功能低下,或不能振奮精神,溫養經脈,固密肌腠,鼓動血行,或不能化生氣血,敷布精微,榮養肌膚,滋養竅道,充盈血脈等。

辨其他

1、病期與病變發展階段 包括初期-病變開始階段;前期-病變發展階段;中期-病變深重階段;後期-病變恢復階段。

2、病勢 包括病變的順與逆,病勢的急與緩,以及病情逐步加重與漸趨緩解等。

3、邪正的消長變化 包括正盛邪實、邪實正虛、正虛邪微、正氣虧虛。

一般說來,病位在表、半表半里與病位在裡的初、前期,多正盛邪實或邪實正虛階段,或邪氣侵襲、衛外失職、正邪相爭,或邪氣鬱滯、正邪分爭,或邪氣壅滯、正邪劇爭,或邪氣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以致官竅與肢體經絡關節不利、臟腑功能失調等為基本病機,其性屬實或虛實夾雜而以邪實表現為主;而病位在裡之傳變後期,多正虛邪微或正氣虧虛階段,臟腑功能低下,正氣耗散,或不能振奮精神,溫養經脈,固密肌腠,鼓動血行,或不能化生氣血,敷布精微,榮養肌膚,滑潤關節,滋養竅道,充盈血脈等為基本病機,其性屬虛或虛實夾雜而以正虛表現為主。

這樣,通過對病位、病性、病因病機以及其他相關內容的辨別,以確定其具體證型。

因此,辨證是判斷病位與病性,分析病因病機,瞭解病變趨勢、病期與病變發生發展階段,以及與之相應的邪正消長變化等一系列相關內容的一個完整過程。

結語

1、實現寒溫統一,規範辨證理論,事關當前,影響未來。兩者關係密切,互為因果。

結束外感病學的一分為二,就給規範辨證理論掃清了障礙;建立一個完整的辨證理論體系,就為實現寒溫統一鋪平了道路。它們是備受爭議、屢遭質疑的一對,在外感病學一分為二、辨證理論不統一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難以獨善其身。

2、辨證,是中醫基礎理論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用,是中醫各臨床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制定具體治法的基礎,是選方用藥的依據,它是確定各種不同病症中具體證型的一個過程。完整掌握「辨證」理論,一是要清楚怎樣辨,即辨證的依據是什麼?一是要清楚辨什麼,即辨證的內容包括哪些?

(1)辨證的依據 四診所獲得的與辨證相關的各種資料。

(2)辨證的內容 包括病位與病性、病因病機、病勢、病期與病變發展階段,以及與之相應的邪正消長變化等。

在辨具體病位的過程中,除官竅、臟腑、皮膚、肌肉、骨骼、胞宮、經絡關節等顯性病位外,須依據中醫臟腑(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臟腑與官竅等)相關理論,找出隱性病位。要明確病變在哪個或哪些具體部位,是單發還是涉及兩個或幾個不同的具體部位,是臟腑病變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涉及或影響官竅、皮膚、肢體經絡關節等,還是官竅、皮膚、肢體經絡關節等部位的病變,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累及或影響相關臟腑等。

特別是眼耳鼻喉科、婦科、皮外骨傷等病症,除顯性病位外,須找出隱性病位,即它們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涉及哪些臟腑或與哪些臟腑密切相關。如常見的濕疹,其顯性病位在皮膚,但多數情況下與臟腑密切相關,或因肺熱壅盛,或因脾胃濕熱,或因肝膽濕熱等,其中,「皮膚」是顯性病位,而「肺、脾胃、肝膽」等則屬隱性病位。

3、一個完整的辨證過程,包括辨病位(具體病位和表裡病位)與病性(寒熱屬性和虛實屬性),病因病機(致病因素和病理機制),病勢(緩、急,是進一步發展、加重、惡化,還是逐步趨緩、減輕、好轉),病期與病變發生發展階段(病變所處的病期或階段,如初期-病變開始階段,前期-病變發展階段,中期-病變深重階段,後期-病變恢復階段),以及與之相應的邪正消長變化(正盛邪實、邪實正虛、正虛邪微、正氣虧虛)等內容,這些內容的辨別不因病症的種類(外感病症、內科雜症、婦兒科病症、皮外骨傷病症等)不同而改變。

4、將表、半表半里認為病屬太陽(或肺衛)與少陽(或膜原),或把裡熱實與陽明(或氣分、營分、血分)、裡虛寒(熱)與三陰(或肝腎)相聯繫的觀點,即對應所謂的六經辨證(或衛氣營血與三焦辨證),實屬以偏概全、脫離實際。至於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氣血精津與官竅、臟腑、肢體經絡關節等相割裂,或把官竅、臟腑、肢體經絡關節等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氣血精津相分離的結果,也必然是顧此失彼。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