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以輕度發熱、身上起水皰為特點。細胞免疫有缺陷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皮疹泛發,病程長,容易發生各種併發症。本病好發於小兒,有終生免疫力。中醫學文獻亦稱為「水痘」。
如《嬰童百問》中記載:「又有發熱一二日而出水皰即消者,名為水痘。」《幼幼集成》水痘露丹中記載:「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紅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噴嚏、涕唾稠黏,身熱二三日而出,明淨如水皰。」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濕毒內蘊,外感風熱,濕毒風熱相搏而發病。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系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病原體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皰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呼吸道或直接接觸傳染。
水痘傳染性很強,從發病前一天到全部皮疹乾枯結痂前均有傳染性。90%無特異免疫力的接觸者可被傳染,但不一定發病,或臨床症狀十分輕微,易感者多為2~10歲的兒童。6個月以下嬰兒較少發病。患病後具有持久免疫力,極少復發。
主要症狀
1.好發人群: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
2.部位:好發於軀幹、面、頭皮和四肢,口腔黏膜亦可累及。
3.皮損特點:損害初起為紅色小丘疹,1日後發展為綠豆大小的小水庖,周圍有紅暈,以後乾燥結痂而脫落。皮損成批出現,故同時可見不同期的損害(紅斑、丘疹、水皰、結痂)。
4.自覺症狀:發疹前先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等症狀,兒童較輕,1~2日後出現皮疹。
5.病程:本病有自限性。
診斷要點
年齡(兒童及青少年)+症狀(發熱一日後發疹伴輕癢)+部位(始發面、頭皮,迅速發展至全身)+典型皮疹(綠豆大小丘皰疹、水皰,周圍繞以紅暈)。
類證鑒別
1.丘疹性蕁麻疹:初為風團,很快風團消退,呈現堅實的水腫性紅色丘疹,中心可有丘皰疹或水皰,劇癢。愈後易復發。
2.膿皰瘡:好發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為水皰,繼成膿皰,結蜜黃色糜爛厚痂。
中醫治療
辨證施治
濕毒風熱型
主症:發熱流涕,身起紅色斑丘疹,繼則為水皰;舌質淡紅,苔白,脈滑略數。
治法:清熱透表,解毒除濕。
處方:桑菊飲加減。
方藥:桑葉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0克,杏仁10克,赤芍10克,板藍根12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生薏米10克,車前子10克,蘆根10克。
加減:毒熱盛者,可加黃連、蒲公英、大青葉、山梔;咽紅腫者,可加射干、山豆根;便秘者,加大黃;病後陰虛口乾者,可加花粉、麥冬、沙參。
中成藥:銀翹解毒丸6克,每日2次。
外治法:如意金黃散30克,化毒散1.5克,百部酒100毫升混勻外塗,每日3次。
西醫治療
外用藥物治療
5%阿昔洛韋軟膏外用。復方爐甘石洗劑外用。有感染者3%環丙沙星軟膏外用。
系統藥物治療
1.阿昔洛韋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每8小時一次靜脈滴注。
2.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某些特殊情況下的預防,如有傳染本病可能的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3.對症和支持療法:對於本病的治療,筆者認為應遵循「初起宜發表,水痘出透,次宜清裡」(《彤園醫書》)、「但用輕劑解之(《嬰童百問》)」的總原則,以清熱、利濕為基本法則。在病位上應分清表裡,在治療上清熱宜分表熱及裡熱,祛濕應根據濕邪之所在,分別採用芳香化濕、淡滲利濕之法。同時,應視濕與熱之輕重在治療上有所側重。且還應參考古人提出的不可過度宣散和不宜燥濕的觀點。
由於本病屬傳染病,因此要特別注意從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日常調護三方面入手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一方面,要積極控制傳染源:水痘患者應隔離至皮疹全部乾燥結痂。另一方面,本病預防的最佳方法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免疫。凡需與病人接觸者可服板藍根、銀花、蒲公英各9克,甘草3克,煎服,可發揮預防功效。
此外,若已患病,需加強日常調護,有助於病情的順利恢復,其要點如下:1.皮膚的保護:若皮膚瘙癢,可外塗霜劑,起保護作用,切忌熱水燙洗和搔抓。2.適宜的環境:病室應安靜,溫暖,空氣清新,光線柔和稍暗;避免忽冷忽熱,直接日曬和風吹;切忌粉塵油煙熏嗆。3.飲食調護:患兒飲食宜用營養豐富,性味甘淡柔潤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忌食辛辣油膩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