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內經》五臟主五竅

《內經》中有多個篇章涉及到五臟與面部官竅的關係,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素問·五常政大論》、《素問·金匱真言論》、《靈樞·脈度》、《靈樞·五閱五使》、《靈樞·師傳》等,主要認為五臟與面部官竅一一對應,是五臟與面部官竅關係的主要內容。

《靈樞·五閱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靈樞·脈度》亦云:「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合則留為癰。」說明五臟與七竅的生理關係密切,五臟的精氣由經脈輸送至顏面五官七竅,使七竅與五臟通應相連,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肺主呼吸,鼻為氣道,故「肺氣通於鼻」。鼻的功能是通行呼吸,辨別香臭。心主血脈,心血可以通過經別上榮舌本,故「心氣通於舌」,舌具有分辨五味,調節發音的功能。肝藏血,開竅於目,故「肝氣通於目」。目能視物形態,分辨五色。脾主運化,水谷賴口攝入,故「脾氣通於口」。脾的功能正常,則食慾旺盛,口味調和。腎藏精,充養於耳,故「腎氣通於耳」。耳具有主持聽覺,分辨五音的功能。五臟與七竅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如肺氣失宣,則鼻塞不通;心火上炎,則舌赤紅腫;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脾虛不運,則飲食口淡無味;腎精虧虛,則聽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故曰:「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

《內經》中論及心與諸竅關係時,出現了兩種觀點,除心開竅於舌說之外,還有心開竅於耳說。

首先,心開竅於舌,是五臟主五竅說的通行觀點,有其一定的實際意義。正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云:「心主舌……在竅為舌。」《靈樞·五閱五使》云:「舌者,心之官也。」《靈樞·脈度》亦云:「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以上這些說明了心與舌的密切關係。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而舌的功能,有賴於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異常,可導致味覺的改變和舌強語謇等病理現象。由於舌面無表皮覆蓋,血管又極豐富,因此,從舌質的色澤可以直接察知氣血的運行和判斷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若心有病變,可以從舌上反映出來。

其次,心開竅於耳,此說的出現可能就是出於對舌作為一竅的疑慮,所以在《素問·金匱真言論》中提出了另外一種五臟與體竅的配屬法,那就是心開竅於耳,腎則開竅於二陰,這應該是五臟配屬五竅的另外一種觀點。如《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內經》中的「心開竅於耳」說,有其一定道理,直接證據如在經脈循行方面,手少陰之絡會於耳中,心經之氣血可通過本經之絡脈而直接運達於耳;心與小腸相表裡,小腸經脈從目外眥轉入耳中故心經氣血亦可假小腸之脈上注於耳而滋養耳竅。

五臟與官竅密切相關的理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官竅疾病可通過治療五臟獲效。如傷風鼻塞,嗅覺不靈,治宜宣肺透竅;心火上炎舌赤紅腫,治宜清心降火;肝血不足之眼目乾澀,治宜補血養肝;脾虛失運之口淡乏味,治宜健脾消滯;腎精虧虛耳鳴耳聾,治宜滋腎補精。這是七竅有病治從內臟著眼的依據。而耳、目、鼻、唇、舌「五官」是五臟之外竅,為五臟之外候,望其色澤、形態變化,可測候內臟病變,如鼻頭色青多為腹痛,色黃為濕熱,色白為失血,或見於虛寒證,色赤為脾肺兩經有熱,色微黑為水飲等;心陰耗竭或肝經氣絕可見舌卷短縮,熱病津傷則舌焦乾枯,熱腐傷血則舌本爛,熱入氣分則舌苔黃等。又,《靈樞·本髒》舉耳、唇外形與脾腎內臟關係曰:「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耳唇與腎脾關係如此,五臟的偏傾、脆弱、畸形等,均可從五官上有所反映,在診察病情時可以參考。

值得說明的是,除了五臟與面部官竅一一對應的五臟主五竅說之外,《內經》中五臟與官竅配屬還有一些認識,也具有臨床意義。如《內經》在提出心開竅於舌說與心開竅於耳說的同時,也記載了心與目、鼻的密切關係。如《素問·解精微論》:「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將目也稱為心之竅,可見對心與目關係的重視。有關心與鼻的關係,如《素問·五臟別論》云:「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鼻本為肺竅,肺病而呼吸不利或鼻不聞香臭最為常見,但心有病也可引起鼻不利,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心病引起鼻塞不利或不聞香臭的機理,可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素問·五臟別論》所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以養五臟氣」,「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即腸胃受納水谷,化生精微以營養五臟;自然界清氣,通過鼻而入藏於上焦心肺,布達週身以維持生命。可見自然界清陽之氣賴心肺共同作用,才能進入人體。若心肺有病,則不能納藏清氣,從而反映到鼻,而表現出阻塞不利或嗅覺失靈。二是經脈所繫,《靈樞·經脈篇》云:「心手少陰之脈……其直者,復從心繫卻上肺」,心脈系肺,鼻為肺竅,所以心有病及肺而影響於鼻,「鼻不利」雖直接受肺影響,但其本則是心病。因此,治療此類鼻不利之病,必當治心臟,始能獲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