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病因學專著《諸病源候論》

《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病因、病理學專著,成書於公元610年,由隋朝巢元方等人所撰寫。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由朝庭敕編,集體撰作的醫學理論著作,也是當時記述疾病症狀最詳細的書。該書現存最早版本為元刻本,常見版本系195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諸病源候論》,簡稱《巢氏病源》,又名《巢氏諸病源候論》、《諸病源候總論》。全書共50卷,分67門,載列病候論1720條。主要病類有: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天花、霍亂、瘧疾、水腫、脫水、黃疸、糖尿病、支氣管擴張、寄生蟲病、肛門瘺管、神經官能症,包括了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疾病。

該書關於病因、病理方面的論點,多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如說傷寒、溫病等傳染病是由戾氣(外界有害物質)引起;寸白蟲(牛肉絛蟲)病的感染和吃不太熟的牛肉有關;石淋(類似腎結石)的病理變化是在腎臟。關於疾病症狀,如傷寒斑瘡(類似猩紅熱)、登豆瘡(類似天花)、麻風等都有較全面和細緻的描寫。在外科治療上記載了我國古代的縫腸術和結紮血管的方法,說明我國外科當時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在皮膚病方面,《諸病源候論》對細菌性皮膚病及病毒性皮膚病等記載很多,在對疥瘡認識上尤其正確。書中寫著:「疥瘡多生於手足指趾間,染漸生至於身體」、「其瘡裡有細蟲甚難見,小兒多因乳養之人病疥,而染著小兒也」。還說:「並皆有蟲,人得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病蟲。」這些認識科學性相當高。從疥瘡來說,現代臨床診斷常用手足趾間有無皮損來考核及確定診斷。可見古人觀察已很精細。對於接觸傳染這一點,亦舉例作了生動的描述,在沒有放大鏡和顯微鏡的情況下,觀察並發現疥蟲,比歐洲有關於疥蟲的報告早了1000多年,歐洲的此類報告出現於公元1758年。

《諸病源候論》還是一部記載了當時醫學發展水平的重要著作,從該書所載的對於病因認識方面的內容看,當時的醫學對於疾病的認識已經達到了全面周到、分析透徹的程度。也許是受到了文化導向的影響,醫學史上,多數醫家更加重視對於理、法、方、藥等方面的研究和著述,這方面的專著非常少,而《諸病源候論》內容的全面和周到恰恰彌補了這一空缺,直到今天的醫學發展水平,它仍稱得上是一部完備的好書。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