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賁門失弛緩症 潤降胃氣開痰結

賁門失弛緩症是食管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由於食管下段神經肌肉功能不良引起,以食管缺乏蠕動和下食管括約肌(LES)鬆弛不良為主要特徵,在1674年由托馬斯威廉斯爵士首次提出了本病。其病因不明,主要是與病毒感染、精神因素、神經因素、遺傳等有關。臨床表現為吞嚥困難、食物反流、嘔吐、消瘦、胸痛等。輔助檢查,食管鋇餐檢查可見賁門鳥嘴樣狹窄和食管擴張,LES壓力測定顯示靜息壓力增高,吞嚥引起的反射性LES鬆弛失調、減弱或消失。臨床治療主要是針對LES,解除該部位的狹窄、緩解症狀為目的。本病臨床並不多見,但治療頗為棘手。

根據賁門失弛緩症吞嚥困難的臨床特徵,沈舒文認為當屬於中醫「噎膈」「反胃」範疇,其病理特徵以痰、氣、瘀、虛為主;主要病機在於胃失潤降,痰氣鬱結。病變初期以氣鬱痰阻、潤降失常,治療以行氣化痰、潤降胃氣為主;久則胃陰虧虛,脾氣受損為本,痰氣凝結為標,治療以補氣養陰、開洩結滯、標本兼治。治療始終貫穿潤降胃氣,促進胃的納谷進食。

胃陰不足,潤降失常案

靳某,男,13歲,陝西省咸陽市某中學學生。

2011年8月15日以「間歇性吞嚥困難2年,加重3月」為主訴就診。患者2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吞嚥困難、反食,伴見胃脘泛酸,症狀反覆發作,遂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檢查,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住院行球囊擴張術治療後,嚥食通暢後出院。出院3月來,上症逐漸加重,間歇性吞嚥困難、下嚥食物時需要飲水方才下嚥,偶有泛酸、口苦,口乾思飲,納差,消瘦明顯,舌淡紅,苔白,脈細數。

中醫診斷:噎膈。

辨證:胃陰不足,潤降失常。

治法:潤降胃氣,化痰降逆。

方藥:生曬參10克(另煎),麥冬10克,北沙參15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旋覆花10克(包煎),蘇梗8克,枳殼15克,沉香4克(後下),香櫞皮12克,刺蝟皮15克,陳皮10克,炙甘草3克。6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

二診(2011年8月22日):自訴症狀明顯緩解,原來每次吃飯需飲水下嚥食物,現已經好轉,食納較前明顯改善。唯吞嚥食物較慢,伴見口苦、口乾思飲,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數。治療有效,守法調藥:生曬參10克(另煎),麥冬10克,石斛12克,玉竹10克,半夏10克,瓜蔞12克,蘇梗12克,佛手10克,旋覆花10克(包煎),枳殼15克,香櫞皮12克,白豆蔻5克(後下),陳皮10克。12劑,水煎服,前6劑分早晚2次服,後6劑隔日服。

三診(2011年9月6日):自訴嚥食困難基本消失,食量增加,口稍乾,舌紅,苔薄黃,脈沉細弦。治療有效,守方調藥,上方去白豆蔻,加沉香4克(後下)。2月後見其母,得知患者進食正常,體重增加,未再復發。

肝郁痰結,胃失潤降案

劉某,男,52歲,陝西省咸陽市孔家寨人。

2013年6月16日初診,患者以「間斷性嚥食困難1年」為主訴前來就診。患者1年前由於「生氣」後逐漸出現飲食下嚥困難,時輕時重,近2個月嚥食需要站立仰頭,進食需要水沖才可下嚥。在西安等醫院住院檢查,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行球囊擴張術以及服用西藥治療,症狀無明顯改善。現症:嚥食困難,進食時仍需站立仰頭,水沖食物,咽部有異物感,胃脘脹滿,呃逆,睡眠時偶有食物反流,睏倦乏力,口乾咽燥,大便先干後稀,失眠多夢,情緒低落,舌紅,苔薄黃,脈沉細弦。

中醫診斷:噎膈。

辨證:肝郁痰結,胃失潤降。

治法:疏肝化痰,潤降胃氣。

方藥:柴胡10克,玫瑰花10克,黃芪30克,生曬參10克(另煎),白朮15克,升麻6克,半夏10克,旋覆花10克(包煎),威靈仙10克,川貝母5克(沖服),麥冬10克,沉香4克(後下),代赭石30克(先煎)。12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

二診(2013年7月1日):嚥食好轉,進食時不用站立仰頭,吃饅頭時需要用水沖,麵條可下嚥,氣下行感減輕,但是進食較慢,偶有胃內容物反流,口咽乾燥,欲饑不食,舌紅,苔薄白,脈沉細弦緩,守法治療,調整方藥:上方去柴胡、黃芪、升麻;加玉竹15克,白蒺藜12克,硇砂2克(研末沖服),炙甘草5克。12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

三診(2013年7月15日):嚥食困難明顯好轉,但進食緩慢,進食快時有噎塞感,氣下行感消失,偶有食物反流於口,旋即又下嚥。精神好轉,大便正常,少寐,舌紅,苔白厚,脈沉細弦緩。證屬胃陰不足,痰氣交阻。調整方藥:太子參15克,黃精15克,麥冬10克,玉竹15克,郁金12克,枳殼15克,佛手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半夏10克,海藻20克,威靈仙20克,蘇葉10克,瓜蔞12克,沉香4克(後下)。12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

四診(2013年7月29日):進食下嚥困難基本消失,口乾咽燥消失,反流消失,少寐多夢,舌紅,苔薄白,脈沉細緩。之後用二診方先後服用12劑,嚥食困難消失。

按「胃主納谷,以潤為降」,根據本病主要臨床表現,其病機特徵為「胃失潤降,納谷受阻」,故而將潤降胃氣、促進納谷作為基本治法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有不少患者咽部有異物感,斯為痰氣結滯,影響到胃之納谷,治當兼化痰降氣,如上述驗案。本病日久不愈,食少、消瘦,必有脾氣虛弱。胃主納降有賴於脾氣升運,欲降胃進谷,先升運脾氣,故驗案中又常配伍黃芪、白朮、升麻等補升中氣的藥物,降胃和升脾同用,調理中樞。

賁門失弛緩症和食管癌都屬於中醫「噎膈」的範疇,治療方面同中有異,具體而言,兩者都有氣陰不足,潤降失常,邪氣結滯;但是食管癌之邪為痰濕毒瘀結成癌瘤,治療過程中當補虛扶正,破毒瘀之實結;賁門失弛緩症的邪結多以無形之痰與氣結滯,潤降失常為主,治療以化痰行氣、潤降胃氣即可。治療具體藥物方面,痰氣結滯可用威靈仙消痰開郁,如《唐瑤經驗方》治療噎膈氣方就使用威靈仙;硇砂善治噎隔反胃,如《醫方類聚》古方加味平胃散就使用此兩味藥物治療噎膈反胃。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