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潤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轉瞬又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獨特的文化禮俗,中醫藥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清明踏青強身健體

  《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此時春暖花開,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後世歷代承襲。歐陽修就有「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的佳句來勾畫人們游春的動人場面。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更是暗合人身體地需要。中醫認為,春季是機體生長的重要時期,清明時節春遊踏青必將助陽氣生發,順應肝臟升發、條達之性,改善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幫助人們去除體內積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筋骨變得更加靈健。難怪程顥有詩雲,「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食俗裡的中藥香

  清明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它們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浙江人喜吃嫩蓮拌糯米粉做成的「清明狗」。蓮藕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本草綱目》稱其為「靈根」,經常食用能「令人心歡」有補益氣血、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之功;糯米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故民間有「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頭」的說法。

  清明吃雞蛋又叫吃「節蛋」,稱吃了一整年都有好身體。中醫認為,雞蛋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可補肺養血、滋陰潤燥,用於氣血不足、熱病煩渴、胎動不安等,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貴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許多地方清明節要上山采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艾又被稱為「醫草」,《本草》載其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清明果也是節令食物,形似餃子,做外皮用的是清明草,其學名為鼠鞠草,《日華子本草》說它能「調中益氣,止洩,除痰,壓時氣,去熱嗽用於咳嗽、痰喘、風濕痺痛」。江南清明節令食品是青團,它色澤鮮綠,香氣撲鼻,其中的雀麥草汁能清心敗火。廣元農家有吃清明螺的習慣,《日用本草》說螺螄「解熱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瘡腫」,《次膳正要》說它「治肝氣熱,止渴」,真是「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

  桃花梨花美容顏

  清明時節,「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粥也成了人們清明節的最愛,原料是桃花、粳米、紅糖。桃花可以選取干品代替,若有新鮮花瓣則更佳。從中醫角度看,此粥有美容功效,還可以活血化瘀。其中桃花主除水氣,破石淋,下三蟲,悅澤人面;粳米具有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洩,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好顏色之功;紅糖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清明踏青,川北的姑娘媳婦還喜歡撿拾隨風而飄的梨花美容,中醫說梨花能去面黑粉刺。

  清明習俗祈願健康

  古代巫醫並存,先民們的巫祝祭祀鬼神,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其間自然有對身體健康的祈願。這與中醫藥的目標是一致的。

  「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民間有「戚高紙鳶望天流,滯運流曬好運到,長命富貴步步高」的民謠和傳說,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清明節民間有戴柳插柳的習俗。清光緒二年《懷安縣志》記載,清明「插柳於門,男女亦各戴之。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據說戴柳插柳都是為祈福辟邪之用,人們認為清明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就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但在一些地方也有清明插柳「紀年華」之說。宋代將男女成年行冠禮的時間統一定在「寒食」節,「凡官民不論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頭。」(《夢梁錄》)戴柳即為成年標誌。據此後世便有「紀年華」之遺俗,並演化成婦女戴柳球於鬢畔以祈紅顏永駐的習俗,表現出她們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古時人們在清明節將雞蛋煮熟塗成「五彩蛋」,投於河中順水沖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據說食後便可孕育。這大約是緣於春季是萬物孕育的季節,與雞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形成的美好願望吧!

  清明節俗重祛邪防病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上巳節祓禊的習俗,來祓除病氣,修潔淨身。暮春三月,芳草萋萋,香蕙遍地,香蒲、白蒿、蘭草,都是於人身體很有裨益的植物。山谷溪流處,常有人將事先採摘好的蘭草香芷灑入水中,用浸泡過藥草的水濯洗臉及手,且手持香蕙,在河裡蘸水,互相灑在頭上、身上,同時心中許願以消災祈福。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是當時人們祓禊的生動寫照。

  在川北旺蒼,清明節人們還流行頭戴薺菜花,主要是為了驅蟲明目。「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薺菜開花後已不能食用,只能當作藥材了。中醫認為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健脾明目等功效,能治尿血、吐血、腹瀉、水腫等症。顧祿《清嘉錄》也記載:「薺菜花,俗呼『野菜花』。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呼『眼亮花』。」薺菜花驅蟲明目的效用在《食性本草》和《本草綱目》中皆記載。

  廣西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別錄》就說「田螺汁主目熱赤痛,止渴」,柳葉也具有清熱,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

  清明節俗之所以能穿越時空、歷經滄桑而盛行不衰,是因為它已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的文化符號。梳理其中的所蘊含的中醫藥文化,更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清明節民族傳統文化地理解。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