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法防治五更瀉

中醫學認為,五更瀉多屬脾腎陽虛,或不暖土所致,人至老年,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致脾胃陽虛,不能運化水谷,就會出現洩瀉。而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尤易發作。這類洩瀉積年累月,經久不愈,故病人甚為煩惱。

「五更瀉」治療應以溫腎健脾、固澀止瀉為主。方用四神丸加減,四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薑、大棗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湯劑用水煎服。方中補骨脂是主藥,善補命門之火,以溫養脾陽,輔以肉豆蔻暖脾澀腸,佐以吳茱萸、生薑以溫中散寒,五味子酸斂固澀,另加大棗健脾養胃,諸藥合用,成為溫腎暖脾、固腸止澀之劑,用於「五更瀉」每獲良效。若形寒肢冷等腎陽虛症狀較明顯,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強其溫腎暖脾之力;若久瀉不止,身體虛弱,中氣下陷,宜加黃芪、黨參、白朮、升麻等益氣、健脾、升提之藥;小腹疼痛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腎行氣止痛。

此外,也可以選擇功效類似的一些驗方和中成藥,也有較好療效。

偏方一:五味子60克,吳茱萸15克,二味同炒後研末,每次服6克,早晨米湯送下。

偏方二:肉豆蔻(煨)30克,木香8克,研末,用棗肉搗爛,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丸子,每次服40~50丸,用米湯送下。

偏方三:附桂理中丸(成藥),每次1丸,每日3次。

偏方四:粗大顆粒的食鹽300克,放入鐵鍋內在火上炒,並用鍋鏟不斷翻動食鹽,待食鹽被炒得發黃、發熱了,就將其取出,然後用乾毛巾把它包起來,熱敷在胃腸部位。如此堅持六七天後,五更瀉的症狀就會明顯減輕。

偏方五:還可選命門、天樞(雙)、關元、足三里(雙)等穴位進行艾灸。

同時,「五更瀉」的預防也至關重要,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注意保暖:五更瀉多發生在秋季。由於老年人自身調節功能下降,在季節變換時期往往一下子不能適應,會出現多種病症。因此,老人要當心著涼,特別是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飲食有規律: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無規律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除不吃生冷不潔食物外,還應禁食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蔥、生冷瓜果、油膩性及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避免誘發或加重腹瀉。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牛羊肉、狗肉等進行調理,對五更瀉的防治大有裨益。

加強鍛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平常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也可選用一些適合老人腎虛洩瀉的中藥腹部保健袋。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