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中醫創新教育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繼承輕創新、重書本輕實踐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導致大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不強。本文從中醫傳承與大學生創新教育方面探討如何培養中醫藥人才。

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強調的還是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因為大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這與中醫傳承並不矛盾。只有掌握了中醫文化的精髓,才能夠更好地繼承與發揚。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強調的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同時,要從根本上改變現在中醫教育中存在的偏重於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的缺陷,要強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傳統中醫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和創造。

一是改革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建設。中醫雖然強調整體觀,但我們現在的中醫學科分類是模仿的現代醫學的學科分類模式,劃分為基礎學科、臨床學科,又細分為內、外、婦、兒科等。而且現在有越分越細的傾向,不同課程之間又過分強調各自的系統性、完整性。這樣,學生在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卻無法掌握中醫的精髓。因此,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改革教學內容勢在必行。要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注意課程體系和課程結構的整合與優化,在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中精選、優選教學內容,強化課程內涵。按照重基礎、強素質的思路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同時注重教學方法改革,廣泛開展案例式教學、啟發性教學、討論性教學等。

二是優化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手段。建立創新教育體系,首先要構建一支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在創新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組織和管理知識,使學生從被動地獲得知識到主動地發現和運用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只有當一個教師對所授知識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後,才能讓學生掌握活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創新能力。而科研和臨床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幫助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否則,就會出現知識陳舊、課堂教學幾十年不變的情況。教師只有將教學、科研與臨床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但我們必須協調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否則就可能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

三是強調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促進全面發展。因此,評價教學水平的高低要圍繞學生的認識活動展開,要讓教學過程成為培育科學精神和創新品質的過程。首選要淡化課本和教師的權威,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真正平等、民主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自由思考、自主發現;拋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只有在一種民主的氛圍下,才會有思維的活躍,才能有創新潛能的迸發。同時,要增加社會實踐,全方位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教師的指導作用也相對弱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知識的需求更加強烈,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們所具備的各種素質和潛能才會更好的發揮。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