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用經方理論解讀《傷寒論》(下)

「傷寒脈浮、自汗出微惡寒」,為桂枝湯證,但見「小便數」,知為合併裡飲證;又見「心煩……腳攣急」,為津液傷而裡熱顯,故所述為外邪裡飲津虛生熱證,六經辨證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證,不是單純的桂枝湯方證,用桂枝湯治療當然是非常錯誤的,故用一「反」字以傳其神,強調「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以讓後人牢記其教訓。

「此誤也」,以下的文字,是論述誤治後出現的不同證,而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共列舉了四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說誤治後呈現太陰裡虛寒的甘草乾薑湯方證,症見「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是因本來已津虛夾飲,發汗不但津更傷,而且激動裡飲,而致津液虛極而呈太陰裡虛寒夾飲證(注意不是陰虛生熱概念),因見四肢厥逆,咽中干、煩躁吐逆,故宜用甘草乾薑湯溫中生津液祛寒飲,所謂以復其陽者,是溫中生津液、精氣,是經方特有的理念。第二種情況,是說誤治後呈現陽明太陰合病的芍葯甘草湯方證。文中只述「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葯甘草湯與之」,未寫明具體證,但後有其腳即伸,可知是針對腳攣急的。又從前後文看,此是說服了甘草乾薑湯後厥愈足溫,才服用芍葯甘草湯。實際臨床不僅限於此,芍葯甘草湯適宜治療津血虛之腳、腨、腹肌攣急,只要見是證,即可用是方。第三種情況,是說誤治後津液傷而呈現陽明裡證的調胃承氣湯方證。原文僅述「胃不和譫語者」,是主示陽明裡實熱影響到神志,故以調胃承氣攻下裡實熱而解。第四種情況,是說本已誤治,如再加上大發汗、火攻,使津液傷耗比甘草乾薑湯證更嚴重,而呈現太陰裡虛寒重證的四逆湯方證,則用四逆湯治療。

通讀全文,可知本條是貫徹第16條的精神,即「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樣分析可知,應用桂枝湯要明其適應證,辨證不準確則造成誤治而成壞病。救治壞病,仍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即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求得方證對應而治癒疾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