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權溫陽益肝飲治慢性乙肝經驗方

貴州國家級名老中醫石恩權教授臨床多年總結提煉出治療慢性乙肝經驗方溫陽益肝飲,臨床療效很好。

方藥組成:熟附片15克,桂枝9克,雲茯苓20克,炒谷芽15克,鮮天青地白草150克,淫羊藿15克,焦白朮12克,柴胡30克,檳榔12克,生薑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大量臨床資料證明,與甲肝比較,乙型肝炎之發病、症候、預後轉歸諸方面均有其明顯特點。石恩權認為,急性甲肝濕熱蒸騰於外,其病屬滯於陽分,清熱利濕解毒法常取顯效。而乙肝雖亦系濕熱之邪,常於不知不覺中已經深陷五臟之陰分,其病變已深,病機大致有三。

濕毒系乙肝致病之主要因素,濕毒長期逗留系主要特點。所謂濕毒,其熱性未必明顯,故具有抑制陽氣,深入營血臟腑經絡,纏綿難祛之特點,且易轉向遷延性或肝硬變甚至癌變,故不可以尋常濕熱視之,此其一。

二是陽氣不足,也因濕毒邪氣漸次損傷所致,因其邪勢不揚,潛伏期長,起病緩慢,病邪漸進而陽氣於不知不覺中已暗耗,且一經體檢查出,或又長期運用苦寒解毒藥,經年累月必損正氣,始則脾陽漸致肝腎之元陽亦大都傷損,機體更無力祛除滯留之濕毒。

三是陽氣鬱滯,此濕毒阻滯本已虛弱之陽氣,令其不能正常運行,故此濕毒得以長期滯留體內,此亦乙肝病程遷延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石恩權認為乙肝虛實錯雜,需以綜合之法治之,以補益陽氣、燮理肝膽、清利濕毒為治療之基本方法。本方即據此而擬定,然運用此方之要點,當在臨床對三條病機輕重緩急之權衡。

既為肝脾腎之陽虛,若僅用參芪術平和之溫,常不濟事,本方中以附子通行十二經,合以桂枝、淫羊藿、白朮、茯苓,補三焦陽氣而和營血,溫固陽氣,然方中附子之量,常需15克以上,量少亦常難濟事;柴胡主心腹脹,胃中結氣,寒熱邪聚,合以谷芽,桂枝、生薑、檳榔,推陳致新,燮理肝膽。石恩權認為少陽為樞,陽氣邪滯與否又在肝膽,所謂通陽者於乙肝治療在於疏理肝膽清氣也。肝膽之清氣流暢則可將久伏之邪毒引之,由陰出陽,由裡達表。柴胡之量必須30克以上,石恩權常用至60克,胃腸之動力顯著增加,大便常因此通暢,此氣機流動之徵兆。天青地白草為日本鼠曲草全稱,甘涼微寒,治火熱濕毒、瘀腫癰瘡之證,以鮮者為好,用量90~150克。若濕熱稍重,可更增其量,或加新鮮車前草數株,此類亦不傷陽氣。

有學者認為,可大量運用桂附,故意釀造濕熱,待病者便秘、尿赤、心煩,舌紅苔黃,甚至轉氨酶明顯升高,再轉而行清利之法。石恩權則認為此法可能直接傷及肝臟功能,無確實經驗者當慎之。

溫陽益肝飲乃小劑溫補,循序漸進之方,亦含和解之意,若肝脹痛燒灼,大便偏於干結,口乾欲飲,舌紅或赤,脈弦細,夜有汗出,顯然陰虛內熱,此亦乙肝之一大類型,本方必不相宜,用之不慎,可致陰傷血溢之變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