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桔梗功效釋義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經》雲其味辛微溫,與現在的認識不同。就其味而言,現認為以苦味為主,兼有辛味。就其藥性而言,也與之相左,現多認為本品平中偏涼。現行教材將本品歸為清化熱痰藥,性涼可知也。「胸脅痛如刀刺」是指胸脅部的疼痛呈刺痛。「痛如刀刺」多屬瘀血為患,然桔梗無活血之功,理論上不能應用於瘀血所致的疼痛。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刺痛的機理並非僅為瘀血所致,其他原因所致的疼痛也可以表現為刺痛,如痰飲、濕熱、寒濕等。桔梗用於瘀血所致的胸腹刺痛,須配伍相應的活血化瘀藥如桃仁、紅花、川芎等,如血府逐瘀湯,本品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瘀血為患的重要方劑效佳。

桔梗止痛作用一般不為臨床重視,然藥理研究證實桔梗有強鎮痛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不受鴉片受體的影響。

葉璐醫師曾接診多例血瘀氣滯所致腹痛的患者(以婦人腹痛為多),初診時應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因慮及病位在下腹,而捨桔梗不用,方藥止痛效果較緩。待二診或三診時用足全方,疼痛症狀即能完全消除。

對於各種胸膜炎、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等證屬寒實結胸者,可與巴豆、貝母同用,即《傷寒論》之三物白散。鄭某某,七十餘歲,素嗜酒,並有慢性氣管炎,咳嗽痰多,其中痰濕恆盛,時在初春某日,大吃酒肉,飯後,即入床眠睡,翌日不起,至晚出現昏糊,詢之瞠目不知答。因其不發熱,不氣急,第三天始邀余診,兩手脈滑大有力,滿口痰涎黏連,舌苔厚膩垢濁,呼之不應,問之不答,兩目呆瞪直視,瞳孔反應正常。按壓其胸腹部,則患者蹙眉。大便不行,小便自遺,因作寒濕結胸論治。用桔梗白散五分,囑服三回,以溫開水調和,緩緩灌服,二次藥後,嘔吐黏膩膠痰,旋即發出長歎息呻吟之聲。三次藥後,腹中鳴響,得瀉下兩次,患者始覺胸痛,發熱,口渴,欲索飲,繼以小陷胸湯兩劑而愈。

呼吸系統的炎症如咽炎、氣管炎、肺炎等亦可表現為胸痛。筆者治療咽喉腫痛,必查其咽喉,若咽喉疼痛明顯而不紅不腫,兼見吐痰、苔膩者,筆者常在半夏厚樸湯的基礎上加桔梗湯,屢試屢驗。患者王某,女,47歲,教師。2010年11月20日診,訴四天前在一天內講了6節課,出現聲音嘶啞,服抗生素及金嗓子喉寶等未癒。現聲音仍然嘶啞,夜間疼痛明顯,吐少量痰,質稀易吐,無口渴,咽喉不紅,扁桃體不大,舌質淡,苔薄而滑。予半夏厚樸湯合桔梗湯:半夏12克,厚樸12克,紫蘇子12克,茯苓20克,生薑12克,桔梗6克,甘草10克。2劑後,聲音轉為正常,咽喉不再疼痛。

中醫治療肺癰,大多選用桔梗來排膿。然《經方傳真》認為:肺癰用桔梗,不只為排膿,亦治胸脅痛,臨床見肝炎患者有肝區痛劇者,常用適方加桔梗,確有效驗。《神農本草經》謂桔梗「治胸脅痛如刀刺」可信。

「腹滿腸鳴幽幽」是指以腹滿、腹痛、腸鳴為表現的疾病如急慢性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對於以上病證辨證為脾虛濕盛者,多選用參苓白朮散,方中即含桔梗。

《南方醫話》載蔣日興的經驗:痢疾以滯下膿血、裡急後重為主要見症,多以清利濕熱或清熱解毒之方取效。我臨床40餘年中,對裡急後重明顯,諸藥不效者,用家傳秘方,以桔梗為主藥,合芍葯湯方意取桔梗20~50克,白芍15~20克,檳榔、綿茵陳各l2克,廣木香3克(後下),川黃連9克,生萊菔子l5克,金銀花20克,甘草、枳殼各5克。發熱加葛根l0~20克,膿血甚加當歸尾5克、生地黃15克;腹痛甚加延胡索9克,屢投屢效。我以此方為基礎訂製的治療痢疾協定處方,治療濕熱型數百例療效甚佳。

「驚恐悸氣」即心悸、易驚,屬於心神不安的範疇,心臟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等疾患多見。從現行中藥學教材來看,桔梗並無安神之功。但從配方來看,臨床應用的名方並不少,如治療心悸、失眠的天王補心丹、妙香散均含桔梗。藥理研究也證實,本品具有鎮靜作用。

綜上所述,《本經》對桔梗功效的認識在後世的臨床應用中雖不多見,但絕不是認識上的錯誤。不過,對其祛痰作用未曾記載,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