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刮痧療法

眩暈由風陽上擾,痰瘀內阻或腦髓不充,腦竅失養所致,臨床以頭暈、眼花為主症的一類病症。

眩暈的臨床表現,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症狀。嚴重時可突然仆倒。臨床一骰分為氣血虧虛與痰濁阻滯2型。

一、氣血虧虛

(一)症狀

以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為主症。

(二)治法

(1)選穴 百會、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陰交、氣海。(見圖2-8-1、圖2-8-2、圖2-8- 3、圖2-8-4、圖2-7-1、圖2-6-4)

(2)定位 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圖2-8-1圖2-8-2


圖2-8-3圖2-8-4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3)刮拭順序 先按揉頭頂百會,其次刮背部膈俞,然後刮腹部氣海穴,再刮下肢內側血海至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按揉頭頂百會穴,約3分鐘,用力不宜過猛。背部膈俞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氣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下肢內側部血海至三陰交穴,由上向下刮,在膝關節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三陰交穴,在三陰交穴處重刮,刮30次,出痧為度。最後重刮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二、痰濁阻滯

(一)症狀。

頭重如裹,視物眩轉,胸悶作嘔,嘔吐痰涎。

(二)治法

(1)選穴 陰陵泉、豐隆、中脘、內關、頭維、百會。(見圖2-8-1、圖2-8-2、圖2-8-3、圖2-8-5、圖2-7-3)

(2)定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


圖2-8-5

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O.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3)刮拭順序 先按揉頭頂百會穴,再按揉頭兩側頭維穴,然後刮腹部中脘穴,再刮前臂內關穴,刮下肢內側陰陵泉,最後刮下肢外側豐隆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按揉頭頂百會穴和頭維穴,各約3分鐘,用力不宜過猛。刮拭腹部正中線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上肢內側部內關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輕柔,刮30次,出痧為度。最後重刮下肢內側陰陵泉和外側豐隆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劉某,男,60歲。頭暈、頭痛、心悸、視物旋轉,睡眠時亦感眩暈,血壓95/70mmHg,面色蒼白,稍感乏力,納可,不渴,大便一天二次,成形,小便正常,面黑,舌淡多津,邊有齒痕,太淵脈浮洪數。取百會、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陰交、氣海,在塗刮痧油之後,各刮至出痧。治療4次之後,視物旋轉、睡眠時亦感眩暈症狀消失,頭痛、心悸症狀緩解,繼續治療4次後,頭痛、心悸基本消失。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