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藥之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屬補益藥。主要用為補脾、清熱,解毒、緩急、潤肺及調和藥性之藥。

1、補脾:體虛或久病而致中焦氣虛(四肢無力,氣短、少言,飲食不香、消化不良,大便溏洩等)者,常用甘草黨參、白朮,茯苓、扁豆,陳皮等以健脾益氣。

2、清熱解毒:甘草生用有清熱解毒作用。常用於癰疽瘡瘍的治療。例如對癰瘍(紅腫疼痛,如火炙),常與銀花、連翹、赤芍、丹皮、地丁,公英等同用。對各種陰疽(患處不紅、堅硬、色暗),常與熟地、麻黃,肉桂,鹿角膠、自芥子、桂枝等同用,也有解毒作用。近代研究證明,甘草對番木鱉,水合氯醛、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河豚毒,蛇毒等,有解毒作用。前人經驗中也有「解百毒」的記載。

3、緩急:「急」含有緊張、痙攣、收縮等意義。前人經驗認為「甘能緩急」,甘草味甘有緩急作用。對腹中「急」痛者,常配自芍,飴糖,桂枝、大棗、生薑等同用(如小建中湯,適用於虛寒性的腹痛)。近人研究證明,甘草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這對甘草的緩急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再如配自芍同用,名「芍葯甘草湯」,可用於因誤用汗法傷及陰血而出現厥逆(肢體末梢部發涼)、腳攣急不伸等症。

4、潤肺:生甘草兼能潤肺。對肺熱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例如配杏仁,貝母,枇杷葉、瓜萎,知母,黃芩等,用於肺熱咳嗽,配桔梗,射干、牛蒡子,元參等,用於咽喉腫痛。近代研究證明甘草為滑潤性祛痰藥,口服後能使咽喉粘膜減少刺激,適用於咽喉炎症。還證明甘草有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配合抗癆藥,可用於肺結核。

5、調和藥性:甘草和緩,通行十二經,可升可降,與補、瀉、寒、熱,溫、涼等各類藥物配合應用,有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與當歸、白芍,地黃,川芎、黨參、白朮、茯苓等補藥同用,可使補藥作用和緩持久而不驟;與大黃、芒硝,枳實等瀉下藥同用,可緩和瀉藥之性,使瀉而不逮,充分發揮藥力而不傷胃氣,與生石膏,知母等寒性藥同用,可緩和寒性藥之寒,以防其傷胃,與附子,乾薑等熱性藥同用,可緩和熱性藥之熱,以防其傷陰,與麻黃,桂枝。杏仁等辛溫發散藥同用,可使藥性和緩,並保護胃氣,以防汗後傷津液等等。甘草在各類藥方中,能使各藥互相和諧而無相爭之弊,所以前人稱它能「調和百藥」。

甘草配生薑、桂枝,麻仁、麥冬,黨參、阿膠、生地、大棗、丹皮等同用,名炙甘草湯,可用於陰氣虛少,陽氣虛敗而致的脈結代,心動悸之症有一定的效果。近人研究認為甘草有強心作用,與腎上腺素相類似。

用蜜炙過的甘草稱炙甘草,適用於補中益氣,生甘草適用於清熱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適用於淋肩;生草節適用於消腫毒、利關節,生甘草去皮稱粉甘草,適用於清內熱、瀉心火。

用量一般三分至三錢。

脾胃有濕而中滿嘔吐者忌用。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腫、高血壓。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近代研究證明甘草流浸膏能抑制組織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可用於潰瘍病的治療。有類皮質激素作用,可用於阿狄森氏病,與考的松同用,有互補作用。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