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悸的拔罐療法

驚悸是指氣血虛弱,痰飲瘀血阻滯心脈,心失所養,心脈不暢等引起的以驚慌不安、心臟急劇跳動、不能自主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本病臨床多為陣發性,有時也有呈持續性者,並伴有胸痛、胸悶、喘息、吸氣不夠、頭暈和失眠等症狀。一般分為心氣虛,膽怯易驚和心脾兩髒虛損2型。

一、心氣虛、膽怯易驚

(一)症狀

心悸不寧,善驚易怒,稍驚即發,勞累則加重,兼有胸悶氣短,自汗出,坐臥不安,不願聞及聲響,少寐多夢而易驚醒。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 心俞至膽俞的連線、內關、關元。

(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7-1]。


圖2-7-1心俞至膽俞


圖 2-7-1 心俞至膽俞

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7-1]。

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見圖2-4-5)。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見圖2-5-5)。

(3)拔罐方法 梅花針以輕度手法叩刺內關穴,以出血點較多為度,然後拔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同時在心俞至膽俞的直線上塗抹萬花油,用火罐吸定後來回走罐,至皮膚潮紅為止。然後配合艾灸關元穴,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溫熱感明顯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 心俞、膽俞、巨闕、間使、神門。

(2)定位 心俞:見前。

膽俞:見前。

巨闕: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見圖2-7-2)。


圖2-7-2巨闕


圖 2-7-2 巨闕

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見圖2-7-3)。


圖2-7-3間使


圖 2-7-3 間使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圓骨)的橈側,掌後第一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圖2-7-4]。


圖2-7-4神門


圖 2-7-4 神門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二、心脾兩髒虛損

(一)症狀

心跳不安,氣短,失眠多夢,思慮勞心則加重,多伴有神疲乏力,眩暈健忘,面色無華,口唇色淡,食少腹脹,大便稀爛。

(二)治法

(1)選穴 心俞、脾俞、內關、氣海、關元。

(2)定位 心俞:見前。

脾俞:在背部,當第ll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    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5-4]。

內關:見前。

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見圖2-7-5)。

關元:見前。

(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之後行溫和灸15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感為度,10次為1療程。


圖2-7-5氣海、關元


圖 2-7-5 氣海、關元

三、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驚悸不僅可改善和控制症狀,而且對於疾病本身也有治療作用,堅持治療,效果顯著;但在器質性心臟病出現心衰如呼吸急促、不能平臥等症狀傾向時,則應針對病情的輕重緩急,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措施。

(2)日常起居要有規律,清心寡慾,調適情志,不怒不怨,心態平和。

(3)注意營養,鍛煉身體,增強抵禦外邪入侵的能力。

四、病例

朱某,女性,34歲。患者近1年多以來,經常發生心胸部憋悶感,心慌心悸,稍受驚嚇即發作,睡眠差,多夢而容易驚醒,症狀常與受驚、情緒不佳、勞累等有關,長期服用安神定志丸、心脈通等藥物治療,未見明顯效果。後配合拔罐療法,穴取心俞、膽俞、內關,梅花針叩刺內關穴,用火罐吸定,留罐10分鐘;同時心俞至膽俞用火罐吸定後來回走罐,至皮膚潮紅為止,每日1次。經7次治療後,自覺症狀減輕,後鞏固治療2療程,基本痊癒。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