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陳邦賢,字冶愚、也愚,晚號紅杏老人,男,江蘇省鎮江市人,生於1889年,卒於1976年。少時學醫,師從江蘇丹徒名醫李冠仙。自1910年開始,陳邦賢得到丁福保的幫助和教導。1939年至1943年,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編輯,中醫教育專門委員會專任委員兼秘書。1944~1949年,調至國立編譯館任自然組編審,1945~1952年兼任國立江蘇醫學院(今南京醫學院)醫學史教授。1954年奉調至京從事中國醫學史研究工作。1955年,轉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即今日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任副主任。著有《中國醫學史》等。
生平著作
陳邦賢,字冶愚、也愚,晚號紅杏老人,男,江蘇省鎮江市人,生於1889年,卒於1976年。少時學醫,師從江蘇丹徒名醫李冠仙。1907年,赴江蘇省簡易師範學習,畢業後開始接觸、學習西醫知識。自1910年開始,陳邦賢得到丁福保的幫助和教導。1934年任江蘇省立醫政學院衛生教育科中醫特別訓練班醫學史與疾病史教授。1939年至1943年,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編輯,中醫教育專門委員會專任委員兼秘書。1944~1949年,調至國立編譯館任自然組編審,1945~1952年兼任國立江蘇醫學院(今南京醫學院)醫學史教授。1954年奉調至京,在中央衛生研究院中國醫藥研究所醫史研究室從事中國醫學史研究工作。1955年,轉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即今日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任副主任。著有《中國醫學史》、《二十六史醫學史料彙編》、《十三經醫學史料彙編》、《中外醫事年表》、《醫學史綱要》、《中國醫學人名志》等。
學術思想
陳邦賢一生致力於醫史學研究。1945年,他提出了醫史學這一概念。作為中國醫學通史研究的開拓者,他不僅開拓了中國醫學通史的研究,而且提出了發展中國醫學史的努力方向。他的研究涉及到醫史科研的各個領域,如醫史研究的方法、意義、價值,醫藥學的起源,醫學史的分期,中醫學術的發展及其變遷的理由,以及關於醫學史及醫史學的定義和任務等。他主張創建醫史研究會,呼籲建立醫史研究機構和在醫學院校設立醫史教學等,在中國醫史學的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其影響是非常廣泛而深遠的,他的學術地位早在40年代即為醫學界所承認。
後世影響
陳邦賢是在國際科學史、醫學史界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對陳邦賢的醫史研究給予相當高的評價。他每次訪問中國,都要專程拜訪陳邦賢,交流醫史研究情況。陳邦賢所著《中國醫學史》經過多次修訂,現已廣泛地流傳於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