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經》
【拼音名】Xī
【別名】白錫(《山海經》),矧(《爾雅》),鑞(《周禮》鄭玄注),白鑞(《爾雅》郭璞注)。
【來源】為一種銀白色金屬,主要由錫石中煉出。
【原形態】礦物形態詳錫礦條。
【生境分佈】產於雲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多為塊狀。銀白色,呈金屬狀光澤。條痕銀白色。不透明。驟被曲折,發微細爆音。質柔軟,易切斷,然較鉛稍硬,富展性。斷口鋸齒狀。比重7.2。熔點231.9℃。在空氣中及水中均無變化。若燒之白熾,能發強光而燃成二氧化錫。
【性味】
甘,寒,有毒。
1《綱目》:甘,寒,微毒。
2《本經逢原》:辛,寒,微毒。
【功能主治】《日華子本草》:治惡毒風瘡。
【附方】解砒霜毒:錫器於粗石上磨水服之。(《濟急仙方》)
【摘錄】《*辭典》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