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

【出處】

1.茴香入藥,首見於《藥性論》,原名蘹香。

2.《新修本草》名蘹香子,云:葉似老胡荽極細,莖粗,高五六尺,叢生。3.《本草圖經》云:七月生花,頭如傘蓋,黃色,結實如麥而小,青色。4.《本草蒙筌》云:小茴香,家園栽種,類蛇床子,色褐輕虛。5.其後《綱目》亦有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叢,肥莖絲葉。等記載。

依據上述植物特徵,再參考《本草圖經》所附蘹香子及筒州蘹香子圖的形

【拼音名】Xiǎo Hui Xiānɡ

【別名】蘹香、蘹香子、茴香子、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eniculum uulgare Mill

采收和儲藏:8-10月果實呈黃綠色,並有淡黑色縱線時,選晴天割取地上部分,脫粒,揚淨;亦可採摘成熟果實,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強烈香氣。莖直立,光滑無毛,灰綠色或蒼白色,上部分枝開展,表面細縱溝紋。莖生葉互生;較下部的莖生葉葉柄長5-15cm,中部或上部葉的葉柄部或全部皮鞘狀,葉鞘邊緣膜質;葉片輪廓主國闊三角形,長約30cm,寬約40cm,四至五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絲狀,長0.5-5cm,寬0.5-1cm。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逕3-15cm;小傘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纖細,不等長,長0.3-1.2cm;花小,無萼齒;花瓣黃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黃色,長約1.5mm,寬約1mm,中部以上向內鄭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絲略長於花瓣,花藥卵圓形,淡黃色,縱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圓錐形,花柱極短,向外叉開或貼伏在花柱基上。雙懸果長圓形,長3.5-6mm,寬1.5-2mm,主稜5條,尖銳;每稜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地中海地區。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濕潤涼爽氣候,耐鹽,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選地勢平坦、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輕鹼性黑土為宜。前茬以玉米、高粱、蕎麥和豆為好。

栽培技術 多用種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10月,條播,按行距25cm開溝,溝深5-7cm;亦可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種子拌細土後均勻散入溝或穴中,覆土1.5-2.5cm,稍鎮壓。每1hm2用種量15-30kg。10-15d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10-12cm間苗,每穴卵苗2株,苗高20-23cm時,每穴留苗1株。生長初期中耕宜淺,施氮肥為主;開花前期增施磷、鉀肥,促進開花結實。天旱要適時灌溉。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可於播種前將種子用50℃水浸3-5min,晾乾後播種。蟲害有黃翅茴香螟為害果實,可用7216微生物殺蟲劑粉噴撒,防治幼蟲,效果可達87%-99%。

【性狀】

性狀鑒別 雙懸果細圓柱形,兩端略尖,有時略彎曲,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色至棕色,光滑無毛,頂端有圓錐形英傑棕色的花柱基,有時基部有小果柄,分果長橢圓形,背面隆起,有5條縱直稜線,接合面平坦,中內色較深,有縱溝紋。橫切面近五角形,背面的四邊約等長。氣特異而芳香,味微甜而辛。

以粒大飽滿、黃綠色、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分果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切向延長的扁平細胞,外被角質層。中果皮為數列薄壁細胞;有6個油管,果稜間各1個,接合面2個,內含紅棕色油脂;維管束位於果稜部位,周圍有大形網紋細胞,韌皮部位於木質部兩側上方。內果皮為1列細胞。種皮細胞扁平,蚋含棕色物質。種脊維管束位於接合面的內果皮與種皮之間。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和少數脂肪油,糊粉粒含細小草酸鈣簇晶。胚小,位於胚乳中央。

【化學成份】果實所含揮發油的組成很複雜,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trans-anethole 63.4%),其次為檸檬烯(limonene13.1%),小茴香酮(fenchone l2.1%),其他有愛草腦(estragole4.7%),γ-松油烯(γ-terpinene 2.7%),α-蒎烯(α-pinene 1.9%),月桂烯(myrcene 0.7%),β-蒎烯(β-pinene 0.4%),樟腦(camphor0.2%),樟烯(camphene 0.1%),甲氧苯基丙酮(methoxyphenyl acetone 0.1%)及痕量的香檜烯(sab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1,8-桉葉油素(1,8-cineole),4-松油醇(4-terpineol),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trans-fencho- lacetate),茴香醛(anisaldehyde)等。果實脂肪油中經鑒定的十六種脂肪酸組成有:10-十八碳烯酸(10_octadecenoic acid 38.0%),花生酸(arachic acid 31.4%),棕櫚酸(plmitic acid 21.2%),山崳酸(behenic acid 2.8%),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2.2%),硬脂酸(stearic acid 2,2%),月桂酸(lauric acid 0.2%),十五碳酸(pentadecanofc acid 0.2%),二十一碳酸(henicosanoic acid 0.2%)等。果實還含豆甾醇(stigmasterol),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由棕櫚酸、花生酸、山萮酸與大於十八碳的高級醇所成的蠟混合物,β-谷甾醇(β-sitosier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α-香樹脂醇(α-amy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柑內酯(bergapten)及印度榅桲素(marmesin)。

【藥理作用】

1.對消化道系統的作用:1.1.對胃腸運動的影響:小茴香對家兔在體腸蠕動有促進作用。茴香腦2.5×10(-5)g/ml對小鼠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濃度增高則出現鬆弛作用,鬆弛的腸管對乙酰膽鹼亦無反應。小茴香揮發油對小鼠離體腸管初期為興奮作用,隨後則使之弛緩,此鬆弛作用約為罌粟鹼的25%,茴香腦約為28%,茴香酮約3%,茴香醛約為4%,檸檬烯約為2%,桉葉油素約為1%。揮發油作用於豚鼠迴腸縱行肌肌束,增強其收縮,EC50為6-7μg/ml。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對鵪鶉離體直腸有興奮作用,有效成分是茴香腦,收縮反應是組胺樣作用。將充水的微小氣球植入兔幽門括約肌層,記錄氣球內壓的變化觀察胃運動,在靜注戊巴妥鈉抑制胃運動的狀態下,口服小茴香24mg/kg,可使胃運動出現有意義的恢復,尤以給藥後30分鐘和35分鐘時,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差別。

1.2.抗潰瘍作用:小茴香600mg/kg十二指腸或口服給藥,對大鼠胃液分泌的抑制約38.9%,對Shay潰瘍胃液分泌的抑制為34.9%,而對應激性潰瘍胃液分泌的抑制為33.8%。但小茴香末口服或十二指腸給藥,不論對阿司匹林誘發的大鼠潰瘍或應激性潰瘍均無明顯效果。

1.3.利膽作用:小茵香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並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

2.對氣管的作用:小茴香揮發油對豚鼠氣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將揮發油溶於12%乙醇給麻醉豚鼠灌胃,可使氣管內液體分泌增加,切斷胃神經不產生影響,認為此作用不是通過胃反應引起。

3.對肝的作用:對部分肝摘除大鼠,給小茴香揮發油10天,肝組織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對照組增加。

4.性激素樣作用:雄大鼠給小茴香丙酮浸出物15天,睪丸、輸精管的總蛋白含量減少,精翼和前列腺的總蛋白則明顯增加,這些器官的酸性、鹼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雌大鼠用丙酮浸出物10天,出現陰道內角化及性週期促進,乳腺、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重量增加,認為小茴香有雌激素樣作用。另有報道,認為有效成分為茴香腦及其聚合物如二聚茴香腦。

5.其他作用:小茴香揮發油、茴香腦對青蛙都有中樞麻痺作用,對蛙心肌開始稍有興奮,接著引起麻痺。對神經肌肉呈箭毒樣麻痺,肌肉自身的興奮性減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腫瘤作用。揮發油對真菌孢子、鳥型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滅菌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適量,冷浸1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氫氧化鉀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熱,冷卻後,加稀鹽酸調節Ph3-4,再加1%三氯化鐵已醇溶液2滴,顯紫色。(檢查香豆素)(2)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適量,冷浸1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加0.4%-2,4-二硝基苯肼2mol/L鹽酸溶液2-3滴,顯橘紅色。(檢查茴香腦)(3)薄層色譜 取木品粉末(60目)2g,加已醚6ml,冷浸4h,濾過,濾液濃縮至干,殘潭用氯仿溶解至1ml作供試液;另取茴香腦氯仿溶液為對照品。分別上點樣於同一硅交G-1%CMC薄層板上,以石油醚-醋酸已酯(8.5:1.5)展開,用2,4-二硝基苯肼試劑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液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色斑。

【炮製】

1.1.小茴香《朱氏集驗方》:去土石。1.2.《衛生寶鑒》:搗細用。1.3.《仁術便覽》:去枝梗。1.4.《本草述》:淘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梗及雜質,篩去灰屑。

2.1.炒小茴香《博濟方》:炒。2.2.《蘇沈良方》:微炒。2.3.《本事方》:炒令香。2.4.《醫學啟源》:炒黃色,搗碎用。2.5.《本草乘雅半謁》:隔紙焙燥。現行,取淨小茴香,用文火炒至微黃色,略具焦斑,或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3.1.鹽制小茴香《朱氏集驗方》:鹽炒,去鹽。3.2.《仁術便覽》:青鹽水拌炒。3.3.《良朋彙集》:加鹽炒黑。現行,取淨小茴香,用鹽水拌勻,吸盡後,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每小茴香100kg,用食鹽2kg。

4.1.制小茴香《普濟方》:青鹽酒炒。4.2.《醫學入門》:酒浸一宿,取出炒黃色,搗碎。現行,將大青鹽加入黃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開,投入淨小茴香,拌勻,稍悶,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每小茴香100kg,用大青鹽1.7kg,黃酒、醋及童便各6.25kg。

飲片性狀:小茴香參見藥材鑒別項。炒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微黃色至棕黃色,具焦斑,香氣更濃。鹽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黃色,香氣更濃,略有鹹味。制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黃色,具香氣,略有酒、醋氣,味微鹹。 貯乾燥容器內,鹽小茴香、制小茴香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肝;腎膀胱;胃經

【功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