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灸法

凍灸法是通過現代的冷凍技術對經絡穴灸位進行致冰凍刺激,從而調整臟腑陰陽,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灸法。本療法是現代發展起來的,和傳統的艾灸等溫熱療法在刺激因子上恰好相反,但防治目的一致,剌激反應類似,有殊途同歸之妙。

應用冰凍技術於臨床,可追溯到上世紀末。1899年,魏特(White)首先使用液態空氣治療紅斑狼瘡、上皮瘤、白斑和瘢痕疙瘩等病證。自本世紀60年代起,冷凍療法得以迅速推廣使用。目前較為廣泛地運用於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科、外科和婦科等。其優點是可減少手術中出血、減輕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有殺滅病菌,防止術後感染的作用。冷凍後尚可產生免疫作用,抑制(或破壞)癌細胞的生長,及促使轉移病灶的吸收等。另外,冷凍手術對高血壓、心臟病及全身情況較差的病人,往往也能耐受。

凍灸法,實際上是受到傳統中醫理論的啟示而產生的。按照中醫學法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用艾灸及其它溫熱灸法法,即是用溫熱之法去治療寒性為主的病證;而穴位冷凍療法則適應了實熱症或陰虛火旺病人清瀉實熱,滋陰降火的需要。二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穴位冷凍療法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穴位冷療法的階段,也就是用藥物拌冷水或生藥搗爛直接敷貼,如南北朝時宋懍撰著的《荊楚歲時記》就有:「八月十四日,民並以朱水點兒頭額,名為天灸」。系指以露水調珠砂塗點小兒額頭以治病。後本逐步發展為冷灸及穴位藥物敷貼法。

第二階段,則是現代的穴位冷凍療法階段。首次將冷凍技術和穴位治療相結合的是北京警察醫院,於1960年,該院用氯乙烷噴射穴位表面,治療頭痛獲效,並稱之為「冷刺療法」,當時並未獲得針灸界及醫學界的重視。1979年,遼寧省瀋陽市的針灸工作者和科技人員一起,經多次試驗,研製成功冷凍針灸治療儀,並於1981年4月通過科研成果鑒定,臨床上用於哮喘、慢性腎炎、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膽囊炎、疔毒、三叉神經痛等均有明顯效果。與此同時,北京鋼鐵研究總院也創製出電子穴位冷療儀,對急性乳腺炎等實熱性病證,效果頗佳。新疆的針灸工作者,用液氮冷凍穴位治療咳喘症,亦取得良好的療效。

臨床實踐證實,穴位冷凍灸法,操作簡便,取穴少,基本無痛,只要方法正確,又頗為安全,值得推廣。

近年來還通過實驗研究來探索穴位冷凍灸法的作用機理。已有的工作表明:穴位冷凍療法可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如使T淋巴細胞增加,且優於普通針刺組;能改善甲皺微循環,旺盛組織間的新陳代謝,有利於活血化瘀;另外,尚對機體的體溫亦有一定調整作用。

當然,穴位冷凍灸法,目前尚屬起步階段,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